杰克逊·帕尔默
杰克逊·帕尔默 (Jackson Palmer),一位澳大利亚的软件工程师,因其在2013年联合创造了著名的加密货币——狗狗币 (Dogecoin) 而闻名于世。然而,对于《投资大辞典》的读者,尤其是价值投资的信徒而言,帕尔默的真正价值并非在于他创造了一个市值一度高达数百亿美元的数字资产,而在于他后来与其“亲生子”的决裂,以及他对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发出的振聋发聩的批判。他就像一个亲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却又转身成为最坚定的“吹哨人”。帕尔默的故事是一面绝佳的镜子,映照出投机狂潮的荒诞与危险,为我们理解内在价值、识别市场泡沫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内部视角”。
狗狗币的诞生:一个玩笑如何失控
想象一下,2013年的互联网世界,两股潮流正席卷网络:一是方兴未艾的比特币 (Bitcoin) 和它所代表的神秘的加密货币革命;二是日本一只名为“Kabosu”的柴犬,它那张带着一丝嘲讽、一丝困惑的“Doge”表情包风靡全球。当时在Adobe公司悉尼办公室工作的帕尔默,出于对加密货币圈狂热炒作的嘲讽,半开玩笑地在推特上发文:“正在投资狗狗币,我确定它就是下一件大事。” 这个玩笑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远在美国IBM的程序员比利·马库斯 (Billy Markus) 看到了这条推文,并联系了帕尔默,提议将这个玩笑变成现实。于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基于莱特币 (Litecoin) 的代码稍作修改,将柴犬的头像印了上去,狗狗币就此诞生。它的初衷纯粹是戏谑和讽刺,一个旨在戳破加密货币泡沫的善意玩笑。 然而,市场的走向远比创造者想象的更为离奇。狗狗币凭借其亲民、有趣的形象和低廉的价格,迅速吸引了一个庞大的社区。人们开始用它在社交媒体上互相“打赏”,进行小额交易。它没有宏大的白皮书,没有颠覆世界的野心,却意外地“火”了。这个失控的玩笑,在随后的几年里,尤其是在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等名人的推波助澜下,市值一度超越了许多知名公司的市值总和,上演了一场互联网时代的荒诞剧。
从创造者到批判者:帕尔默的警世恒言
面对自己无心插柳创造出的“怪物”,帕尔默的感受却日益复杂和痛苦。他发现,这个本应充满乐趣和戏谑的社区,逐渐被贪婪、投机和各种骗局所侵蚀。2015年,在目睹了社区的种种乱象后,帕尔默心灰意冷,宣布“无限期休假”,彻底离开了狗狗币项目,并且几乎清空了自己持有的所有加密货币。 但他真正的“亮剑”,是在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最疯狂的牛市期间。当无数人为狗狗币的暴涨而狂欢时,帕尔默在推特上发表了一系列言辞激烈的帖子,系统性地阐述了他为何对加密货币持彻底的否定态度。这些来自“造物主”的批判,对价值投资者来说,字字珠玑。
加密货币:富人的新外衣
帕尔默一针见血地指出,加密货币并非许多人吹嘘的“金融民主化”工具,而是一种“内在右翼的、超资本主义的”技术。他认为,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手段放大其支持者的财富,这些手段包括:
- 规避税收: 复杂的交易结构和匿名的特性,使其成为避税的天堂。
- 减少监管: “去中心化”的口号被用来逃避必要的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
- 人为稀缺: 通过算法制造稀缺性,从而推高价格,这与真正有生产力的资产有本质区别。
在他看来,加密货币非但没有解决传统金融体系中贫富差距的问题,反而创造了一个更没有规则、更利于富人“割韭菜”的赌场。
伪装的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加密货币最核心的叙事之一,意指权力分散,不受任何中央机构控制。但帕尔默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这层“皇帝的新衣”。他认为,加密货币行业实际上由一个“强大的、由富裕人物组成的卡特尔”所控制。这些人利用其资本优势、媒体影响力和技术知识,操纵着整个市场的走向。无论是大型矿池、交易所,还是手握巨量代币的早期投资者,他们都构成了新的“中心”,普通散户在其中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投机、邪教与骗局的温床
帕尔默最深恶痛绝的,是加密货币圈子中弥漫的“类邪教” (cult-like) 氛围。他描述了这个生态系统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营销手段,专门捕猎那些经济上陷入困境和天真的投资者。
- 一夜暴富的承诺: 利用人们的贪婪和焦虑,大肆宣传不切实际的财富神话。
- 复杂的行话: 使用大量技术术语和黑话,制造知识壁垒,让新手感到困惑和敬畏,从而放弃独立判断。
- 社群压力: 任何质疑或批评都会被贴上“FUD”(恐惧、不确定和怀疑)的标签,并遭到社群的集体攻击。
他认为,这种环境扼杀了理性讨论,将投资行为异化为一种狂热的信仰,这与价值投资所倡导的冷静、理性和独立思考背道而驰。
帕尔默对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杰克逊·帕尔默的故事,对于任何一位严肃的投资者而言,都是一堂生动且深刻的风险教育课。他的经历和观点,完美印证了价值投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和其最成功的弟子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多年来反复强调的核心原则。
启示一:警惕投机狂热,坚守内在价值
狗狗币的价格波动,几乎与它的基本面毫无关系。它的涨跌主要依赖于名人喊单、社交媒体情绪和市场炒作。这正是格雷厄姆在旷世巨著《聪明的投资者》中定义的纯粹投机。一个真正的投资者,购买的是一家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即其“内在价值”。而狗狗币,以及许多类似的加密资产,本身并不创造现金流,也没有实体资产作为支撑。 帕尔默的故事提醒我们,当一项资产的价格脱离其内在价值,仅仅依靠“博傻理论”(相信总有下一个更傻的人来接盘)来维持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危险的赌场。价值投资者应该时刻牢记巴菲特的教诲,只投资于自己能够理解的、具有长期盈利能力的企业。面对像狗狗币这样的投机狂热,最好的策略就是像帕尔默一样,勇敢地站在场外。
启示二:认清“击鼓传花”与“皇帝的新衣”
帕尔默对加密货币“伪去中心化”和“富人卡特尔”的批判,实际上揭示了许多投机泡沫的共同特征:一个看似美好、革命性的故事,背后却是少数人操纵的游戏。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从17世纪的郁金香狂热到21世纪的互联网泡沫,历史上反复上演。 价值投资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独立思考和证伪能力。当市场被一个宏大叙事所催眠时,投资者需要像童话里那个说出“皇帝什么都没穿”的孩子一样,去审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帕尔默,这位“皇帝新衣”的设计师之一,亲自站出来告诉大家这件衣服是虚构的,这无疑是对所有投资者最有力的警示。在投资之前,我们必须反复叩问:
- 这项资产的价值来源是什么?它能产生持续的现金流吗?
- 它的护城河在哪里?是什么阻止了竞争者?
- 如果明天交易所关闭,我是否还愿意持有它?
对于绝大多数加密货币而言,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难以令人满意。
启示三:独立思考,远离“噪音”
帕尔默最令人敬佩的一点,在于他对抗“噪音”的勇气。作为狗狗币的联合创始人,他本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大肆牟利,成为加密世界的亿万富翁和意见领袖。但他却选择了背离自己创造的社区,坚守自己的良知和判断。 这正是价值投资的精髓所在。巴菲特将市场比作一位情绪不定的“市场先生 (Mr. Market)”,他时而狂躁乐观,时而极度悲观。聪明的投资者不会被市场先生的情绪所左右,而是利用他的情绪波动,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在价格远高于价值时保持警惕。在社交媒体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市场先生的“噪音”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帕尔默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投资智慧,往往源于内心的平静和与大众保持距离的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一个“反英雄”的价值
杰克逊·帕尔默不是传统的投资大师,他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投资者。他是一个无意中点燃了投机烈火,又试图用理性的声音将其扑灭的“反英雄”。他的故事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其意义远超于“是否应该投资加密货币”这个简单的问题。 它是一部关于人性、贪婪、群体心理和市场泡沫的现代寓言。帕尔默以其亲身经历,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在喧嚣的市场中,他的声音如同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回归投资的本源:用合理的价格,购买具有坚实内在价值的优质资产,并长期持有,忽略那些由玩笑、迷因和空洞承诺构成的市场噪音。 这或许就是这位狗狗币“叛逆的父亲”,能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