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可用座位公里收入

每可用座位公里收入

每可用座位公里收入 (Revenue per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RASK),是专门用来衡量航空公司“赚钱效率”的核心指标。想象一下,一家航空公司所有的飞机上,每一个座位,在天上飞的每一公里,平均能为公司带来多少钱?——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RASK。它像一个综合体检报告,全面反映了航空公司的定价能力和座位销售能力。与只看飞机“塞了多少人”(即客座率)或者每个乘客“平均花了多少钱”(即收益率)相比,RASK将这两个维度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完整的航空公司盈利图景。

要理解RASK,我们得先认识它的“分母”——可用座位公里(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ASK)。这个概念听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

  • 计算公式: ASK = 飞机总座位数 x 总飞行公里数

举个例子:一架拥有200个座位的飞机,执飞一条1000公里长的航线,那么这一次飞行的ASK就是 200 x 1000 = 20万。这20万,就代表了航空公司这次航班所能提供的“运输产能”总量。 而RASK的计算公式,就是用航空公司的总收入,去除以这个“总产能”:

  • RASK = 总收入 / 可用座位公里 (ASK)

这里的“总收入”不仅仅是机票钱,还包括了行李托运、飞机餐、免税品销售等所有辅助收入。所以,RASK衡量的是航空公司将其所有“产能”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综合效率。

对于投资者而言,RASK就像零售行业的“坪效”(每平方米产生的营业额)一样,是判断一家航空公司运营优劣的“照妖镜”。一个高水平的RASK,通常意味着这家公司是位“空间管理大师”,能高效地把机舱里的座位变成现金。 RASK的魅力在于,它完美平衡了两个相互影响的关键因素:

  • 客座率(Load Factor): 飞机飞得满不满?这反映了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规划、市场营销和航班调度能力。
  • 收益率(Yield): 每个座位卖得贵不贵?这反映了航空公司的品牌价值、服务质量和客户忠诚度。

一家航空公司可以通过打折促销来提高客座率,但这会拉低收益率;也可以只卖全价票来提高收益率,但可能会牺牲客座率。而RASK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能告诉我们,航空公司是否在这场“量价博弈”中找到了最优解。 一家能同时维持高客座率和高收益率的公司,其RASK自然会傲视群雄,这往往是其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体现。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们追求的是寻找那些拥有宽阔、可持续护城河的优秀企业。RASK这个指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航空公司的“护城河”。

将不同航空公司的RASK放在一起比较,能迅速帮我们识别出行业内的优等生。

  • 全服务航空 vs. 低成本航空: 通常,全服务航空公司(如新加坡航空)因为有公务舱、头等舱等高价座位,其RASK会显著高于只提供经济舱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如亚洲航空)。但这并不意味着低成本航空就不好。
  • 关键在于RASK与CASK的比较: 聪明的投资者会把RASK和它的“孪生兄弟”——每可用座位公里成本 (Cost per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CASK) 放在一起看。RASK代表“收入能力”,CASK代表“成本控制能力”。RASK与CASK之间的差额,才是航空公司单位产能的真正利润。 一家低成本航空可能RASK不高,但如果它的CASK控制得更低,其盈利能力同样可以非常惊人。

分析一家航空公司过去数年甚至十多年的RASK变化趋势,就像在阅读它的成长日记。

  1. 持续上升的RASK: 这通常是一个积极信号,可能说明公司品牌影响力增强,成功开拓了高利润航线,或者辅助收入策略大获成功。
  2. 持续下滑的RASK: 这就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它可能暗示着市场竞争加剧,公司被迫降价求存,或者是其航线网络出现了问题。投资者需要深入其财务报表,探究背后的根本原因。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万能的,RASK也不例外。

  • 成本是硬币的另一面: 如前所述,高RASK不等于高利润。如果为了获得高RASK而付出了更高的成本(例如,在飞机上提供奢华但昂贵的服务),那也是得不偿失。利润永远是 RASK - CASK 的结果。
  • 受宏观因素影响大: 燃油价格、汇率波动、宏观经济周期、乃至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对整个行业的RASK水平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分析时,需要剔除这些短期或周期性因素,寻找那些在不同经济周期下都能维持相对稳定和优秀RASK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