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债券
离岸债券 (Offshore Bond),常与欧洲债券 (Eurobond) 概念相通,指的是借款人(即发行人)在一个国家的债券市场上,以一种不属于该国法币的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听起来有点绕口?别急,我们打个比方:就像一家中国公司(比如腾讯)跑到英国伦敦,发行的不是英镑债券,而是美元债券。在这里,发行的“场地”(伦敦)和债券的“货币”(美元)对发行人(中国公司)来说都是“离岸”的。这种操作的核心是,债券的计价货币对于发行市场来说是“外来户”。这为发行人和投资者都打开了一扇通往全球资本市场的大门,但也带来了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离岸债券 vs. 外国债券:一场“场地”与“货币”的较量
在债券的国际江湖里,“离岸债券”有一个长得很像的兄弟,叫“外国债券”,很多投资者常常将它们混淆。区分它们很简单,只需要记住两个关键要素:发行场地和计价货币。
- 离岸债券 (Offshore Bond / Eurobond)
- 核心特征: 债券的计价货币不是发行地市场的本国货币。
- 生动举例: 一家日本公司,在英国伦敦(非美元区),发行了一笔美元计价的债券。对伦敦市场来说,美元是“外来货币”,所以这是离岸债券。
- 著名代表:
- 外国债券 (Foreign Bond)
为什么要去“别人家”发债?
企业或政府舍近求远,跑到海外去发行债券,背后自然有其精明的考量。
价值投资者的透视镜
作为一名理性的价值投资者,面对琳琅满目的离岸债券,我们既要看到其中的“金子”,也要警惕脚下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