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是一种追本溯源的思维方式。它主张,我们应该回归事物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或最基础的公理(即“第一性原理”),然后从这些基础出发,一步步向上推导,构建出新的认知和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与我们更习惯的“类比思维”截然不同,后者倾向于参考或模仿已有的事物。在投资领域,运用第一性原理意味着不盲从市场共识或历史经验,而是深入探究一个企业的商业本质、盈利模式和核心护城河,从而独立地评估其内在价值。这就像建筑师不只看旁边的房子,而是从物理定律和材料特性出发设计一座全新的大楼。
为什么第一性原理在投资中至关重要?
股市是一个充满了噪音、情绪和故事的地方。大多数人习惯于“抄作业”,即跟随他人的观点或市场的热点进行投资。这种思维方式虽然轻松,但极其危险,容易让我们成为羊群效应的牺牲品。第一性原理恰恰是对抗这种思维惯性的最佳武器。 它帮助我们:
- 对抗认知偏差:我们天生倾向于走捷径,依赖过去的经验和别人的看法。第一性原理强迫我们慢下来,独立思考,从而避免因从众、锚定等偏见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 看透市场迷雾:当市场为某个概念疯狂时(例如,曾经的“元宇宙”热潮),第一性原理的思考者会问:“剥开这些华丽的包装,这项技术为社会创造了什么真实、可衡量的价值?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可持续吗?”这能帮助我们识别泡沫,发现被市场误解的机会。
- 建立真正的信心:通过第一性原理建立的投资逻辑,是建立在事实和严密推理之上的,而非市场情绪。当市场剧烈波动、股价下跌时,只有那些真正理解公司基本盘的投资者,才能顶住压力,坚定持有,甚至逆向加仓。
如何在投资中运用第一性原理?
将第一性原理应用于投资,就像当一名侦探,而不是一名旁观者。核心在于提问和拆解。
步骤一:拆解问题,回归商业本质
忘掉股价,忘掉分析师报告的结论。问一些“傻瓜”问题,直到你触及业务的基石:
- 这个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例如,一家咖啡连锁店,其本质是“空间服务”还是“快消饮品”?)
- 它的客户为什么从它这里购买,而不是从别处?(是更便宜?更方便?体验更好?还是没得选?)
- 它的钱是怎么赚来的?(是靠卖产品差价?收会员费?还是卖广告?)
- 如果这家公司明天消失,它的客户会怎么办?他们会感到很痛苦,还是能轻松找到替代品?
步骤二:质疑一切主流假设
对市场中流行的“想当然”保持警惕。
- 假设一:“这是一个夕阳行业,没有投资价值。”
- 反问:真的吗?行业萎缩不代表所有公司都会完蛋。会不会有优秀的头部公司能在这个过程中整合市场,反而活得更好?它的现金流是否依然强劲?
- 假设二:“这家公司是行业龙头,买它准没错。”
- 反问:龙头地位能永远保持吗?它的护城河在被加固还是削弱?有没有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正在颠覆这个行业?
步骤三:从基本要素重构认知
在完成拆解和质疑后,你需要用最基本的要素来重新拼凑出你对这家公司价值的理解。以一家电动汽车公司为例,与其简单地将其与传统车企进行市盈率对比,不如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 生产一辆车的基础成本是多少?(电池、钢材、芯片、劳动力…)
- 它的软件和服务(如自动驾驶)能带来多少持续性收入?
- 它的品牌和技术能否让它在未来维持高于同行的利润率?
- 它积累的数据本身,值多少钱?
通过这样一层层的分析,你构建的不再是一个基于类比的模糊估值,而是一个基于商业本质的价值画像。
一个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第一性原理是价值投资理念的灵魂。传奇投资者,如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是运用此道的大师。他们反复强调要理解你所投资的生意,这正是第一性原理的实践。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第一性原理提醒我们:
- 能力圈比想象的更重要:只投资于那些我们能拆解和理解其商业本质的公司。
- 独立思考是最高的美德:市场的共识往往是平庸的,真正的超额收益来自于与市场不同的、且正确的认知。
- 寻找坚固的基石:伟大的企业都建立在一些简单、强大且难以复制的第一性原理之上,比如极致的成本效率、强大的网络效应或无与伦比的品牌。你的任务,就是找到它们。
最终,通过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我们计算出的企业内在价值会更加可靠,从而为我们留下足够的安全边际。这不仅是一种投资方法,更是一种追求智慧、拥抱理性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