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
赛力斯 (SERES) 这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NEV)制造商,其前身为以生产摩托车减震器和微型面包车起家的小康股份。赛力斯本身或许名不见经传,但它通过与科技巨头华为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AITO问界,一跃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这种“整车厂+科技公司”的创新合作模式,即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鸿蒙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以及销售渠道支持),赛力斯负责整车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使其在竞争惨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迅速崛起。赛力斯的案例,是观察传统制造业如何借助科技赋能实现颠覆式转型的绝佳样本,也是价值投资理念在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时的经典研究对象。
从“小康”到“赛力斯”:一部转型史诗
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赛力斯仿佛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黑马”。但实际上,它的蜕变之路,是一部长达数十年的积累与豪赌交织的史诗。
默默无闻的“弹簧厂”:前身与积累
赛力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一家弹簧厂。其创始人张兴海带领企业从一个简单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逐步发展壮大,进入了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微型商用车领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小康”牌面包车和卡车。 这段漫长的“小康时代”为赛力斯注入了几个至关重要的基因:
- 深厚的制造业功底: 不同于一些从互联网行业跨界而来的新势力造车,赛力斯拥有几十年的整车制造经验,对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和生产工艺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使得它在后期转型时,能够避免许多新势力曾遭遇的“生产地狱”。
- 务实的企业文化: 从零配件到低端商用车,小康股份走的是一条脚踏实地的路,这培养了其坚韧、务实的企业风格。
- 转型的渴望: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升级,小康股份深知仅靠低端商用车无法赢得未来。它曾多次尝试冲击乘用车市场,但收效甚微。这种对突破的持续渴望,为后来与华为的惊天合作埋下了伏笔。
拥抱变革:与华为的“灵魂”碰撞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当时,华为宣布了“不造车,但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战略,而苦苦寻求突破的赛力斯,成为了那个最坚定、最彻底的拥抱者。二者的合作,催生了AITO问界品牌,以及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智选车”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位手艺精湛但名气不大的厨师(赛力斯),遇到了一位拥有顶级品牌、懂得市场口味、还自带全球连锁餐厅(华为门店)的餐饮大亨(华为)。
- 华为提供“灵魂”: 华为将其在ICT领域积累三十多年的技术全面赋能给问界汽车,包括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系统、电驱动系统、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等。可以说,华为定义了这辆车的“大脑”和“性格”。
- 赛力斯提供“躯体”: 赛力斯则负责将这些先进的技术落地,承担整车的研发、制造、供应链整合和质量保障。它强韧的制造体系,确保了“灵魂”能够完美地与“躯体”结合,并高效地交付给消费者。
问界M5、M7、M9等车型的相继成功,让赛力斯在短短两三年内,完成了从一家年亏损数十亿、濒临退市边缘的传统车企,到月销量领先、市值千亿的新能源明星企业的惊天逆转。
赛力斯的投资价值透视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炫目的故事背后,更应关注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即“护城河”,以及潜在的风险。
护城河在哪里?:核心竞争力分析
赛力斯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个由合作模式构建起来的复合优势。
- 领先的智能制造能力: 如果说华为赋予了赛力斯“智慧”,那么赛力斯自身的制造能力则是将智慧变为现实的保障。公司投入巨资打造的智慧工厂,在自动化、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方面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这种硬实力,确保了问界系列在面对爆发式增长的订单时,能够“接得住、造得出、交得好”。
风险与挑战:投资者必须正视的“红灯”
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投资赛力斯,同样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其面临的挑战。
- 对华为的“依赖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是其最大的优势,也构成了其最核心的风险。投资者必须思考:
- 合作关系是否稳固? 商业世界没有永恒的联盟。未来双方的合作模式、利润分成机制若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赛力斯的价值。
- 华为的“朋友圈”扩大化: 随着华为与更多车企合作,赛力斯能否在“多子多福”的格局中继续保持其独特性和受宠地位?这就像古代王朝的“太子”,既要能力出众,也要时刻关注皇帝(华为)的心意。
- 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造车? 尽管华为多次重申不造车,但这仍是悬在所有合作伙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投资启示:从赛力斯看懂“模式创新”
赛力斯的案例,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三个宝贵的启示。
识别“赋能者”与“被赋能者”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平台”和“生态”变得越来越重要。出现了越来越多像华为这样的“赋能者”,它们利用自身的核心技术或平台优势,去赋能传统行业的“被赋能者”。投资这类公司,需要双重视角:既要分析“被赋能者”(如赛力斯)自身的执行能力、制造功底,也要深入研究“赋能者”(如华为)的技术实力、战略意图和生态布局。这种合作模式的成败,取决于双方能否实现1+1>2的化学反应。
警惕“故事”与“现实”的差距
赛力斯的故事无疑是激动人心的,这也使其股价在资本市场上经历了剧烈的波动。然而,正如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所教导的,投资者应该做的是“生意分析师”,而不是“市场预测师”。
动态评估合作关系的演变
对于像赛力斯这样深度依赖合作伙伴的公司,其投资逻辑的核心变量之一就是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与演变。这要求投资者不能采取“买入并持有”的懒人策略,而必须保持持续的关注和动态的评估。需要关注的新闻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
- 双方高管的公开表态。
- 新合作车型的推出节奏和市场反响。
- 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战略调整。
- 财报中披露的关联交易和利润分成细节。
总而言之,赛力斯不仅是一家汽车公司,更是一个观察新旧动能转换、科技与制造融合的时代缩影。投资它,如同投资一部正在上演的商业大片,既有波澜壮阔的剧情,也充满了未知的变数。唯有深入理解其商业模式的本质,理性看待其优势与风险,方能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