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目的技术

通用目的技术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 简称GPT) 指的是那些能够对整个经济产生深远、持久和变革性影响的基础性技术。它就像给整个社会换上了一颗更强劲的“心脏”或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其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单一行业,而是会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并催生出大量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下游产业。一项技术要被称为GPT,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核心特征:普遍性(能被众多行业应用)、持续改进性(自身性能和成本会不断优化)以及创新催生性(能激发并带动其他领域的创新)。

如果说普通的技术创新是“给旧系统打补丁”,那么通用目的技术就是“发布一个全新的系统版本”。它的出现,标志着一次生产力浪潮的开启。回顾历史,人类社会就是被一次次的GPT浪潮推动着前进的:

  • 蒸汽机: 不仅仅是驱动了火车,它解放了工厂、矿山和轮船的生产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绝对主角。
  • 电力: 让夜晚亮如白昼,驱动了无数家用电器和工业机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厂的生产布局。
  • 半导体与互联网: 将世界连接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催生了信息时代,重塑了商业、社交和娱乐。
  • 人工智能 (AI): 正被视为当今时代最具潜力的GPT。它正在从改造搜索、推荐算法,走向赋能自动驾驶、新药研发、科学发现等更广阔的领域。

这些技术都不是“昙花一现”的明星,而是能够持续数十甚至上百年、为经济增长提供燃料的“长明灯”。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我们来说,理解GPT的概念,就像拥有了一张藏宝图,既能帮我们找到宝藏,也能帮我们避开陷阱。

价值投资的精髓之一,是寻找拥有宽阔护城河、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长坡厚雪”的赛道。通用目的技术正是“长坡”和“厚雪”的创造者。它能开辟出全新的、增长空间巨大的行业,或者彻底改造传统行业,为身处其中的优秀公司提供长达几十年的发展红利。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就为电商、社交媒体、云计算等领域创造了史诗级的投资机会。

硬币的另一面是,GPT的颠覆性力量也是巨大的。它会无情地淘汰那些固守旧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企业。这些企业从财务报表上看可能依然“便宜”,比如拥有很低的市盈率,但它们的商业根基正在被动摇。这就是典型的价值陷阱。柯达曾是胶卷时代的王者,但在数码摄影(由半导体技术催生)的浪潮下轰然倒塌,就是最生动的例子。理解GPT,能帮助投资者看穿表面的“便宜”,识别出那些正在被时代抛弃的业务。

在19世纪的淘金热中,最赚钱的往往不是淘金者,而是向淘金者出售铲子、牛仔裤和水的“卖铲人”。这个比喻在投资GPT浪潮时同样适用。一项新的GPT出现时,预测最终哪个应用会成为赢家非常困难,风险也很高。但为所有“淘金者”提供基础工具和服务的公司,其商业模式往往更清晰、风险更低。

  • 例如,在当前的AI浪潮中,直接投资某个具体的AI应用公司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但为AI提供算力芯片、开发平台或云服务的公司,就扮演了“卖铲人”的角色,它们是整个生态的基石,增长确定性更高。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不必成为技术专家,但可以运用GPT的思维框架,提升我们的投资决策质量。

  1. 保持学习,理解趋势: 不求精通技术细节,但要理解一项新技术可能如何改变商业和社会,它解决了什么根本问题。阅读相关的行业报告和书籍,而不是追逐短期新闻。
  2. 寻找“卖铲人”和赋能者: 关注那些为新技术提供核心基础设施、工具和服务的公司。它们是浪潮中的“收费站”,往往能更稳健地分享技术红利。
  3. 拥抱指数基金 (ETF): 如果你很难挑选出具体的公司,投资于涵盖整个科技行业或特定技术主题的指数基金(ETF)是一个好方法。这能让你以较低成本分散化地投资于整个赛道,分享GPT带来的整体增长。
  4. 耐心是金: 通用目的技术的影响力释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会充满泡沫和波折。价值投资者需要拥有极大的耐心,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避免因短期市场情绪而追涨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