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平价
风险平价 (Risk Parity) 想象一下组建一支篮球队,你是选择五个能力值都是80分的均衡型球员,还是选择一个能力值99分的超级巨星带四个能力值60分的替补?传统的资产配置更像后者,把大部分希望(和风险)寄托在“超级巨星”(如股票)身上。而风险平价则是一种更讲究“团队合作”的投资策略,它的核心思想不是让每种资产的 资金量 平等,而是让它们对整个投资组合的 风险贡献度 平等。它追求的是一种风险上的民主与均衡,目标是在不同经济环境下都能获得更平稳、更坚韧的长期回报,避免因单一资产的剧烈波动而导致整个组合“翻车”。
核心思想:不是钱平分,而是风险平分
在传统的资产配置策略中,最经典的就是“60/40组合”,即6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40%投资于债券。从资金上看,股票占大头,但从风险上看,这个比例严重失衡。由于股票的波动性远高于债券,这60%的股票可能贡献了整个组合90%以上的风险。这意味着,你的投资组合的命运几乎完全由股市的表现来决定,债券的“稳定器”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风险平价策略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它会问:“嘿,股票老兄,你太活跃了(风险太高),在团队里嗓门太大,你应该少占点资金。债券老弟,你虽然稳重(风险低),但声音太小,你应该多占点资金,这样你们俩对团队风险的‘发言权’才能平等。” 因此,一个典型的风险平价组合里,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资金占比较低,而债券等低风险资产的资金占比较高。
如何实现风险平价
构建一个风险平价组合,通常分三步走:
第一步:衡量风险
风险平价策略首先需要量化不同资产的风险。最常用的指标是波动率(Volatility),它衡量资产价格上下波动的剧烈程度。简单来说,波动率越高的资产,被认为风险越大。除此之外,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也是一个关键考量因素。
第二二步:调整仓位
根据计算出的风险,策略会反向调整资产的权重。
- 高风险资产:降低其在组合中的资金比例。
- 低风险资产:提高其在组合中的资金比例。
目标是让(资产的资金权重 x 该资产的边际风险贡献)对所有资产都大致相等。
第三步:巧用杠杆(可选)
仅仅提高低风险资产(如债券)的权重,可能会导致整个组合的预期回报过低,无法满足投资者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风险平价策略经常会使用杠杆。 这就像给团队里那个稳重但说话声音小的成员(债券)配上一个麦克风,放大他的声音(预期回报),使其能与嗓门大的成员(股票)相匹配。通过借入资金来增加对低风险资产的投资,可以在保持风险贡献度平衡的同时,提升整个组合的潜在回报水平。当然,使用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可能放大亏损。
风险平价的优缺点
优点:更平滑的投资体验
缺点与争议
- 杠杆风险:策略对杠杆的依赖是其最大的争议点。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当被加杠杆的资产(通常是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时,亏损会被急剧放大。
- 利率敏感性:由于风险平价组合通常重仓债券并可能加杠杆,因此在利率持续快速上升的时期,其表现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
- 实施复杂:真正的风险平价策略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持续计算风险和调整仓位,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直接复制和管理存在很高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