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风险平价 [2025/08/05 22:22] – 创建 xiaoer | 风险平价 [2025/08/06 12:05] (当前版本) – xiaoer | ||
---|---|---|---|
行 1: | 行 1: | ||
======风险平价====== | ======风险平价====== | ||
- | 风险平价 (Risk Parity) | + | 风险平价 (Risk Parity) |
- | 想象一下组建一支篮球队,你是选择五个能力值都是80分的均衡型球员,还是选择一个能力值99分的超级巨星带四个能力值60分的替补?传统的资产配置更像后者,把大部分希望(和风险)寄托在“超级巨星”(如股票)身上。而**风险平价**则是一种更讲究“团队合作”的投资策略,它的核心思想不是让每种资产的 // | + | ===== 核心思想:从“资金均等”到“风险均等” |
- | ===== 核心思想:不是钱平分,而是风险平分 | + | 我们常听到的投资智慧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说的是分散投资。但风险平价将其推进了一步,它说:**不仅要把鸡蛋分开放,还要确保每个篮子的“颠簸程度”对你的影响是相似的。** |
- | 在传统的[[资产配置]]策略中,最经典的就是“60/ | + | 传统的[[60/40投资组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表面上看,60%的资金在股票,40%在债券,似乎很平衡。但实际上,股票的波动性远大于债券。这就导致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敞口可能90%以上都来自那60%的股票。你的投资组合的命运,几乎完全被股市的喜怒哀乐所主宰。当股市大跌时,债券的“稳定器”作用会显得力不从心。 |
- | 风险平价策略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它会问:“嘿,股票老兄,你太活跃了(风险太高),在团队里嗓门太大,你应该少占点资金。债券老弟,你虽然稳重(风险低),但声音太小,你应该多占点资金,这样你们俩对团队风险的‘发言权’才能平等。” | + | 风险平价策略则会彻底颠覆这种配置。它会问:“为了让股票和债券对组合的风险贡献各占一半,我应该如何分配资金?” 答案可能是,只投入20%的资金到股票,而将80%的资金配置于风险较低的债券。通过这种方式,尽管资金分配不均,但它们各自贡献的“风险权重”却是均衡的。 |
- | 因此,一个典型的风险平价组合里,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资金占比较低,而债券等低风险资产的资金占比较高。 | + | ===== 与传统配置的关键不同 |
- | ===== 如何实现风险平价 | + | ==== 杠杆的使用 |
- | 构建一个风险平价组合,通常分三步走: | + | 为了在降低股票仓位的同时不牺牲整体的预期回报,风险平价策略有一个标志性的操作:**使用[[杠杆]]**。 |
- | ==== 第一步:衡量风险 | + | 在上面的例子中,20%股票和80%债券的组合虽然风险平衡了,但预期收益可能会偏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策略可能会借入资金,同时加码到低风险的债券头寸上(比如将80%的债券头寸放大到120%)。这样一来,整个组合的预期收益被提升至目标水平,同时又维持了各类资产的风险贡献均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可能放大亏损,这是风险平价策略中最具争议的一点。// |
- | 风险平价策略首先需要量化不同资产的风险。最常用的指标是[[波动率]](Volatility),它衡量资产价格上下波动的剧烈程度。简单来说,波动率越高的资产,被认为风险越大。除此之外,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也是一个关键考量因素。 | + | ==== 对相关性的关注 ==== |
- | ==== 第二二步:调整仓位 ==== | + | 风险平价策略极其关注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它的理想状态是,投资组合中的各类资产走势“各跳各的舞”,最好不要同涨同跌。当股票下跌时,希望债券或大宗商品能上涨,从而平滑整体的回报曲线。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风险平价组合,需要深入研究并纳入与传统股债相关性较低的资产类别。 |
- | 根据计算出的风险,策略会反向调整资产的权重。 | + | |
- | | + | |
- | * **低风险资产**:提高其在组合中的资金比例。 | + | |
- | 目标是让(资产的资金权重 x 该资产的边际风险贡献)对所有资产都大致相等。 | + | |
- | ==== 第三步:巧用杠杆(可选) ==== | + | |
- | 仅仅提高低风险资产(如债券)的权重,可能会导致整个组合的预期回报过低,无法满足投资者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风险平价策略经常会使用[[杠杆]]。 | + | |
- | 这就像给团队里那个稳重但说话声音小的成员(债券)配上一个麦克风,放大他的声音(预期回报),使其能与嗓门大的成员(股票)相匹配。通过借入资金来增加对低风险资产的投资,可以在保持风险贡献度平衡的同时,提升整个组合的潜在回报水平。当然,使用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可能放大亏损。 | + | |
===== 风险平价的优缺点 ===== | ===== 风险平价的优缺点 ===== | ||
- | ==== 优点:更平滑的投资体验 | + | ==== 优点 ==== |
- | * **更好的风险分散**:通过平衡不同资产的风险贡献,风险平价策略能够在单一资产类别表现不佳时,有效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回撤]]。它追求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 + | * **更强的适应性:** 由于风险被均匀地分散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中,风险平价组合通常能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如经济增长、衰退、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下都表现得相对稳健,这也就是其“全天候”美誉的由来。 |
- | * **穿越周期的潜力**:由于其对不同风险源的均衡配置,该策略理论上能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如经济增长、衰退、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中都取得相对稳健的表现,从而可能获得更高的经风险调整后收益(即更高的[[夏普比率]])。 | + | * **更平滑的回报:** 理论上,通过平衡风险贡献,可以有效降低组合的整体波动,为投资者提供更平滑、回撤更小的长期回报曲线,提升投资体验。衡量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夏普比率]] |
- | ==== 缺点与争议 | + | ==== 缺点与挑战 |
- | * **杠杆风险**:策略对杠杆的依赖是其最大的争议点。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当被加杠杆的资产(通常是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时,亏损会被急剧放大。 | + | * **对杠杆的依赖:** 在极端市场环境下,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或2020年3月的流动性危机,几乎所有资产类别同时下跌,此时杠杆会急剧放大亏损。 |
- | * **利率敏感性**:由于风险平价组合通常重仓债券并可能加杠杆,因此在[[利率]]持续快速上升的时期,其表现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 | + | * **利率敏感度高:** 由于通常配置了大量(甚至是加了杠杆的)债券,当利率进入长期上升通道时,债券价格会下跌,这将对风险平价策略构成严重挑战。过去几十年的利率下行周期是该策略的“顺风车”。 |
- | * **实施复杂**:真正的风险平价策略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持续计算风险和调整仓位,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直接复制和管理存在很高的门槛。 | + | * **实施复杂:**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精确计算各资产的风险贡献(需要考虑波动率和相关性)并安全地运用杠杆,技术门槛非常高。 |
=====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 | =====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 | ||
- | 即便你不会直接采用复杂的风险平价策略,但它背后的思维方式对价值投资者极具启发意义: | + | 尽管普通投资者很难直接复制专业的风险平价策略,但其核心思想极具价值,能帮助我们审视并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
- | * **用“风险预算”的视角审视你的资产**:不要只看你买了多少钱的股票,多少钱的基金。问问自己,你投资组合的风险主要来自哪里?是不是某一只股票或某一类资产主宰了你整个组合的命运?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