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公式

魔法公式

魔法公式(Magic Formula)是由传奇对冲基金经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乔尔·格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在其畅销著作《股市稳赚》(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中提出的一个量化投资策略。它并非真的依靠什么神秘魔法,而是一套简单、清晰、基于价值投资核心原则的选股系统。其精髓可以浓缩为一句话:系统性地寻找并投资于那些“又好又便宜”的公司。这里的“好”,由资本回报率来衡量,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便宜”,则由盈利收益率来衡量,代表股票的估值水平。该公式通过对这两大指标进行双重排名,筛选出一篮子优质且低估的股票,旨在帮助普通投资者用一种纪律化的方式,战胜市场。

每个伟大的魔术背后都有一位魔术师,而“魔法公式”这位魔术师,就是投资界的重量级人物——乔尔·格林布拉特。他不仅是哥谭资本(Gotham Capital)的创始人,更是一位取得了惊人长期回报的投资大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他的基金创造了年化超过40%的传奇业绩。 然而,与许多将投资秘诀藏于股掌之间的基金经理不同,格林布拉特乐于分享。他将自己毕生的投资智慧,尤其是价值投资的精髓,提炼并简化,最终写成了《股市稳赚》这本书。这本书是他写给孩子们的投资指南,旨在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会他们如何在股市中稳健地赚钱。而“魔法公式”,就是这本指南中威力最强大的“咒语”。 这个公式的底层逻辑,完美地继承了价值投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思想,并融合了沃伦·巴菲特“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的理念。巴菲特曾说过:“用一般的价格买一家非同寻常的公司,比用非同寻常的价格买一家一般的公司要好得多。”魔法公式正是这一理念的量化实践。它试图回答所有价值投资者最关心的两个核心问题:

  • 这家公司是一门好生意吗?
  • 现在这门生意的价格够便宜吗?

通过将复杂的基本面分析简化为两个核心财务指标,并建立一套严格的排序和操作流程,魔法公式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寻宝图。它最大的“魔力”在于,将投资决策从依赖主观情绪和市场噪音,转向依赖客观数据和投资纪律。这就像给投资者装上了一个“情绪过滤器”,帮助他们克服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坚定地执行价值投资的长期策略。

魔法公式的强大威力,源于其挥舞的两根“魔法棒”——资本回报率和盈利收益率。它们分别从“质量”和“价格”两个维度,为我们描绘出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小面馆。你投入了10万元本钱(包括店面装修、厨具、桌椅等),一年下来,刨除所有成本后,你赚了3万元。那么,你的这门生意的资本回报率就是30%。这个数字直观地告诉你,你投入的每一块钱,每年能为你带回多少利润。 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 ROC)衡量的就是这样一种“用钱生钱”的效率。它告诉我们,一家公司利用其投入的生产经营性资本,能够创造出多少利润。一个拥有高资本回报率的公司,通常意味着它拥有某种“护城河”——可能是强大的品牌、独特的技术专利、规模效应或是高效的管理。这样的公司就像一台性能优越的“印钞机”,能够持续不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 格林布拉特在设计公式时,对这个指标进行了精心的调整,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回报率 = 息税前利润 (EBIT) / (净营运资本 + 净固定资产)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公式:

  • 分子:息税前利润 (EBIT)
    • 这是指公司在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为什么要用这个指标?因为它剔除了不同公司的税率和债务杠杆水平的影响,能更纯粹地比较各家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无论公司是靠借钱还是靠股东的钱发展,EBIT都能反映其主营业务的赚钱本事。
  • 分母:净营运资本 + 净固定资产
    • 这部分代表了公司真正投入到生产经营中的有形资本。净营运资本(应收账款 - 应付账款 + 存货)是维持日常运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而净固定资产(厂房、机器设备等)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基础。格林布拉特特意排除了多余的现金和非经营性资产,因为他只想知道,公司用来做生意的“核心本钱”效率如何。

简而言之,一个高ROC的公司,就是那种可以用较少的“本钱”,撬动更多利润的“好公司”。

找到了好公司,下一步就是判断它的价格是否便宜。我们常用市盈率(P/E Ratio)来衡量股价高低,但魔法公式使用的是一个更全面、更具可比性的指标——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升级版”的市盈率倒数。 如果你花100万元买下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每年能为你赚10万元,那么你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0%。盈利收益率衡量的就是这个概念。它回答的是:“我为这家公司付出的总价格,能换回多少比例的年利润?”显然,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你买得越“划算”,股票就越便宜。 魔法公式的盈利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盈利收益率 = 息税前利润 (EBIT) / 企业价值 (EV) 这里的分子同样是息税前利润(EBIT),保证了与资本回报率指标的一致性,使得不同公司之间的比较更加公平。而分母则大有讲究:

  • 分母:企业价值 (EV)
    • 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的计算方式是:公司市值 + 总负债 - 总现金。为什么要用这个复杂的概念,而不仅仅是股价或市值呢?
    • 想象一下,你买一套房子,总价200万,但这套房子还有50万的银行贷款未还清,同时房子里还藏着10万现金。你实际接管这套房子的总成本是多少?是200万(市值)+ 50万(需承担的债务)- 10万(到手的现金)= 240万。这个240万,就是这套房子的“企业价值”。
    • EV衡量的是收购一家公司的总成本,它同时考虑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比单纯的市值更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价格标签”。因此,用EBIT除以EV,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公司的估值水平。

一个高盈利收益率的股票,就是那种相对于其真实价值和盈利能力而言,市场定价偏低的“便宜货”。

理解了两个核心指标后,施展“魔法”的过程就变得非常程序化和简单。这正是格林布拉特设计的初衷——让投资变得像遵循一份食谱一样清晰。

  1. 第一步:设定选股范围
    • 首先,你需要确定一个“魔法池”。格林布拉特建议,应剔除那些市值过小的公司,因为它们的股票流动性差,交易成本高。同时,金融股(银行、保险公司等)和公用事业股也应被排除在外。这是因为这两类公司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非常特殊,用魔法公式的两个标准指标去衡量它们,可能会产生误导性的结果。
  2. 第二步:进行双重排名
    • 接下来,对“魔法池”中所有符合条件的公司进行两轮独立的排名。
    • 排名A: 按照资本回报率(ROC)从高到低进行排名。ROC最高的公司,名次为1;第二高的,名次为2,以此类推。
    • 排名B: 同样的公司,这次按照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从高到低进行排名。盈利收益率最高的公司,名次为1;第二高的,名次为2,以此类推。
  3. 第三步:合并排名,寻找“魔力组合”
    • 现在,将每家公司的两个排名数字相加,得到一个综合得分。
    • 例如,A公司在资本回报率排名中位列第10,在盈利收益率排名中位列第25,那么它的综合得分为 10 + 25 = 35。B公司两项排名分别是第5和第15,综合得分就是 5 + 15 = 20。
    • 最后,根据这个综合得分,对所有公司进行最终排名,得分越低的公司越好。得分最低的那些公司,就是魔法公式筛选出的“又好又便宜”的投资标的。
  4. 第四步:构建并管理投资组合
    • 从最终排名靠前的股票中,挑选20到30只,平均分配资金买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分散投资是魔法公式成功的关键,它能平滑掉个别公司“爆雷”带来的风险。
    • 格林布拉特强烈建议,将这个组合持有整整一年。不要因为短期股价波动而轻易卖出。
    • 一年期满后,卖掉手中的所有股票,然后重复上述一至四步,用最新一期的财务数据重新筛选,买入新一轮的“魔力组合”。这种年度再平衡的策略,确保了你的投资组合始终由当下最符合“又好又便宜”标准的公司构成。

尽管魔法公式在历史回测中表现出色,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不是万能的“点金石”,更不是保证稳赚不赔的秘籍。理解它的局限性,并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投资智慧,远比机械地照搬公式更为重要。

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

  • 魔法需要耐心: 格林布拉特本人反复强调,魔法公式可能会在某些年份,甚至连续两到三年跑输大盘指数。这是因为市场先生的情绪难以捉摸。公式选出的股票往往是当前被市场冷落、不受待见的“丑小鸭”,它们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被市场重新发现价值,蜕变为“白天鹅”。如果你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在公式暂时“失灵”时选择放弃,那么你将与最终的“魔法”回报失之交臂。这背后其实是均值回归的规律在起作用,而价值回归需要时间。
  • 指标的固有盲点:
    • 周期性行业: 对于钢铁、煤炭等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当行业处于景气高点时,它们的盈利和资本回报率会显得非常亮眼,看起来“又好又便宜”。但此时买入,很可能买在了周期的顶点,接下来将面临长期的业绩下滑。
    • 轻资产与重研发公司: 魔法公式的核心是衡量有形资本的盈利效率,这使得它在评估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时非常有效。但对于拥有强大品牌、专利技术、网络效应等无形资产的科技公司或医药公司,公式可能会低估其真实价值,因为大量的研发投入在会计上被费用化,而没有资本化为资产。
    • 会计的“艺术”: 财务报表是魔法公式的数据来源,但报表本身可能存在被粉饰或操纵的空间。公式是一个纯粹的量化工具,它无法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分析师那样,去甄别财务数据背后的真实业务状况。

即使你不打算完全照搬魔法公式进行投资,其背后蕴含的投资哲学也足以让你受益匪셔。

  • 纪律和系统是最好的护身符: 投资中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的情绪。魔法公式提供了一套客观、理性的投资框架,它强迫你摆脱市场的短期诱惑和恐惧,用一致的标准去衡量每一笔投资。建立并严格遵守属于你自己的投资系统,是走向成熟投资者的必经之路。
  • “好公司”与“好价格”缺一不可: 这是价值投资永恒的信条。魔法公式将这一信条具象化为两个可量化的指标,时刻提醒我们,投资决策必须同时兼顾质量与估值。只买便宜的“烟蒂股”有价值毁灭的风险,而高价追逐明星公司则可能面临估值泡沫破裂的损失。
  • 分散是免费的午餐: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魔法公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构建一个由20-30只股票组成的分散化组合。这种策略承认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我们认知能力的局限,通过分散来抵御未知风险,让概率站在我们这边。
  • 长期主义的回报: 价值投资是“种树”,而非“炒菜”。魔法公式设定的“持有一年”规则,正是为了培养投资者的长期视角,鼓励大家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而不是股价的短期波动。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也是价值投资者最终的回报来源。

总而言之,魔法公式并非真正的魔法,它的神奇之处在于用一种极致的简单,揭示了价值投资最朴素的真理。它是一个强大的起点,一个优秀的思维框架,但绝非投资的终点。真正的“魔法”,源于你对这些原则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漫长的投资岁月中,那份雷打不动的坚持与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