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一达,并非一个官方的金融术语,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和普通民众对四家头部民营快递公司约定俗成的合称。这四家公司分别是中通快递 (ZTO Express)、申通快递 (STO Express)、圆通速递 (YTO Express)和韵达股份 (Yunda Express)。这个称呼的由来颇具江湖色彩,因为这四家公司的创始人大都来自浙江桐庐,素有“桐庐帮”之称。它们抓住了中国电子商务,特别是淘宝网爆炸式增长的历史机遇,通过独特的加盟制网络,迅速成长为中国快递市场的巨头。从投资角度看,“三通一达”不仅是几家公司的代名词,更是一个观察中国电商生态、理解低成本规模化商业模式以及思考“护城河”在同质化竞争中如何演变的绝佳案例。
在美国淘金热时期,最赚钱的不是淘金者,而是向淘金者出售铲子、牛仔裤和水的商人。同样,在中国电子商务的黄金时代,“三通一达”扮演的正是“卖水人”的角色。无论平台上的商家卖出多少货,都需要通过它们搭建的物流网络送达消费者手中。理解它们的商业模式,是评估其投资价值的第一步。
与大家熟知的顺丰控股(SF Express)的直营模式不同,“三通一达”的核心是“加盟制”。这是一种巧妙的轻重资产结合模式,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央厨房+连锁餐厅”的结构:
这种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
但其缺点也同样突出:
“三通一达”的崛起之路高度相似,其提供的服务也几乎没有本质区别。对于绝大多数电商卖家和消费者而言,选择中通、申通、圆通还是韵达,主要看哪家更便宜、哪家当天上门取件更快。这种高度的同质化,决定了它们之间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战。 这就好比镇上有四家自来水公司,提供的都是无色无味的自来水。为了抢夺用户,A公司说“我每吨水便宜一毛”,B公司为了不流失客户只能跟进,甚至降价两毛。最终,整个行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泥潭。快递单价持续下滑,即使业务量每年都在增长,但利润却越来越薄,甚至出现亏损。这是价值投资者在分析该行业时必须面对的最核心问题。
“三通一达”的命运与中国的电商平台,特别是阿里巴巴(Alibaba)深度捆绑。它们的绝大部分业务量都来自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这种关系是一把双刃剑:
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他寻找的是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经济城堡”。那么,“三通一达”的护城河究竟在哪里?它是否足够坚固?
从表面看,“三通一达”的护城河是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
然而,这道护城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有些像“纸老虎”。当行业内所有主要玩家都具备了全国性网络和巨大的规模时,规模本身就不再是决定性的竞争优势。护城河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企业获取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但如果这条河里挤满了鳄鱼(竞争对手),它们相互撕咬,最终谁也无法安稳地享受捕猎的成果。 “三通一达”的护城河更像是一条“宽而不深”的河。它确实能阻挡小型的新进入者,但无法有效抵御同样体量的对手发起的毁灭性价格战,也无法阻止像极兔速递那样,依靠雄厚资本和颠覆性策略强行“渡河”的挑战者。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必深陷于复杂的模型,抓住几个核心指标,就能大致判断一家快递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力。
这是衡量快递公司盈利能力的生命线。
投资的要点在于观察“单票收入 - 单票成本”这个差额,也就是单票毛利的变化趋势。 如果一家公司能在行业普遍降价(单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更大幅度的成本削减,维持甚至扩大单票毛利,那么它就具备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资本开支(Capital Expenditures)是指公司用于购买设备、土地、厂房等长期资产的投资。快递行业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行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公司必须不断投入资金进行自动化分拣设备升级、购买更节能的运输车辆、加密转运中心网络等。 一个高额且持续的资本开支,意味着公司为了维持竞争力必须不断地“输血”。这会侵蚀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而自由现金流才是价值投资的基石,是真正能回报给股东的钱。投资者需要警惕那些虽然业务量增长,但自由现金流常年为负的公司。
在快递这个行业,市场份额至关重要。领先的市场份额意味着更大的规模,从而可能带来更低的成本。因此,追踪各家公司市场份额的变化,是判断其行业地位是否稳固的重要指标。 但需要辩证地看,市场份额的“质”比“量”更重要。如果是通过亏本赚吆喝的方式抢来的份额,那么这种份额的增长不仅没有价值,反而是毁灭价值的。一个健康的份额增长,应该是伴随着稳定或改善的盈利能力。
投资“三通一达”这类公司,必须对潜在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
作为一本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辞典,“三通一达”这个词条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让我们学到一些超越快递行业本身的、普适性的投资智慧。
“三通一达”所在的快递行业,在过去十年里经历了飞速的增长,业务量年复合增长率惊人。然而,高增长的行业不等于好的投资。如果增长伴随的是持续的资本消耗、恶化的竞争格局和不断下滑的盈利能力,那么这种增长就是“增长陷阱”。投资者很容易被靓丽的收入增长数据所迷惑,而忽略了增长的质量。真正的价值创造,来源于能够产生充沛自由现金流的、有利润的增长。
很多人喜欢谈论“赛道论”,认为只要选对了风口上的行业,就能轻松赚钱。快递物流无疑是搭上电商快车的好赛道。但“三通一达”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它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远比它所在的赛道更重要。 同样是为电商服务,一个拥有强大品牌、提供差异化服务、掌握定价权的公司(例如,高端市场的顺丰),其商业模式的稳固性,就要远胜于一群在低价红海中肉搏的同质化竞争者。这就像投资一家拥有独家配方的饮料公司,和投资一家没有任何特色的瓶装水厂,虽然都在“饮料”这个好赛道,但投资回报的天壤之别可想而知。价值投资者更青睐那些拥有收费桥梁(Toll Bridge)特性的商业模式,而非需要不断投入、激烈厮杀的业务。
彼得·蒂尔(Peter Thiel)在《从0到1》中强调,企业要追求垄断,避免竞争。这与价值投资寻找“护城河”的理念不谋而合。“三通一达”的困境,根源就在于它们提供的服务缺乏差异化。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个案例最重要的启示是:在你的能力圈内,去寻找那些能够提供独特产品或服务、建立起强大品牌、拥有技术专利或形成独特客户关系的公司。 这些差异化的元素,才是构成企业坚固护城河的砖石。当风暴(价格战、宏观经济下行)来临时,这些拥有真正差异化优势的企业,才能安然度过,甚至逆势扩张,而那些在同质化红海中挣扎的公司,则可能最先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