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乖离率

乖离率 (Bias Ratio, BIAS) 是一个衡量股价在短期内偏离其平均趋势程度的指标。想象一下,股价就像一个被主人牵着的小狗,而那根狗绳的长度是固定的,代表着股价的平均运行轨道。乖离率测量的就是小狗(股价)在某个时刻跑得离主人(平均线)有多远。当小狗跑得太远,狗绳就会被拉紧,一股力量会把它拉回主人身边。同样,当股价过度偏离其移动平均线时,也往往会有一种回归的趋势。这个指标通过计算股价与某条移动平均线之间的百分比差异,帮助投资者判断股价是否处于超买超卖状态,从而捕捉潜在的转折点。

“橡皮筋”的拉力:乖离率是如何工作的

乖离率的核心思想源于一个金融界广为人知的现象:均值回归。意思是,资产价格无论上涨或下跌,最终都会向其长期平均值回归。乖离率就是将这个略显抽象的概念进行了量化。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根橡皮筋。一端是股价,另一端是它的移动平均线(比如20日均线)。

它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 乖离率 (BIAS) = (当日收盘价 - N日移动平均价) / N日移动平均价 x 100% 这里的“N”代表计算移动平均线的天数,常见的有6日、12日、24日等,分别对应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趋势。

如何解读这根“橡皮筋”的松紧

解读乖离率的关键在于判断“拉伸”的程度是否达到了极限。

正乖离与负乖离

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参考的区间

到底乖离率达到多少才算“过高”? 这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它取决于:

一般来说,对于大盘指数,当乖离率超过±7%到±8%时,就值得警惕。而对于个股,这个范围可能会放大到±15%甚至更高。投资者需要观察目标股票的历史乖离率波动区间,来建立自己对“极限值”的判断。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乖离率的正确使用姿势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任何技术分析指标都只是工具,而非决策本身。乖离率也不例外。

乖离率不是水晶球

一个巨大的负乖离率,可能并非“天上掉馅饼”,而是一个“价值陷阱”。股价的暴跌可能是因为公司的基本面出现了严重且持久的恶化(如技术被淘汰、财务造假等)。在这种情况下,股价的“均值”本身就在下移,期待它回归到过去的平均水平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绝不能仅凭乖离率一个指标就做出买卖决定。

结合基本面,寻找“错杀”的机会

乖离率对价值投资者最大的用处,在于提供一个筛选器安全阀

投资者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