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加权平均指数 (Price-Weighted Average Index),是一种计算股票指数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指数中的每家公司所占的“权重”或影响力,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股票价格。简单来说,就是股价越高的股票,对指数涨跌的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这跟公司本身的规模(即市值)大小完全没关系。 最著名的价格加权指数就是大名鼎鼎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DJIA)。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特殊的购物篮,篮子里装着30家大公司的股票,每家公司各放一股。这个篮子总价值的变化,就是道指的点数变化。因此,篮子里那个每股售价几百美元的“贵东西”,打个喷嚏造成的价格波动,可能比那个每股只卖几十美元的“便宜货”翻个跟头造成的影响还要大。
价格加权指数的计算方法在概念上非常简单,遵循两个基本步骤:
为什么需要一个“除数”,而不是直接用股票数量呢? 因为上市公司会进行股票分割(比如1股拆成2股,股价减半)、派发股票股利,或者指数本身会更换成分股。如果没有这个除数进行相应调整,指数就会因为这些与市场真实涨跌无关的技术性操作而剧烈波动,失去连续性和可比性。 举个例子:
这种加权方式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其内在的“偏见”至关重要。
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简单。其计算逻辑和“我买入指数里每只股票各一股需要花多少钱”的思路高度一致,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这种简单的计算方式使其得以流行。
其最致命的缺点是“价格歧视”。它赋予了高价股过大的话语权,而忽略了公司的真实经济体量。 打个比方,一家市值1万亿美元但股价只有50美元的公司,和一家市值仅1000亿美元但股价高达500美元的公司,在价格加权指数里的影响力可能天差地别。后者一个10%的涨跌(股价变动50美元)对指数的影响,是前者同样10%涨跌(股价变动5美元)的10倍!这显然不能准确反映整体市场的真实面貌,更像是一个由少数“贵族”股票主导的指数。
作为一名理性的价值投资者,了解价格加权指数的这些特性后,可以得到以下几点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