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收入(Premium Income)是保险公司向投保人(也就是我们这些购买保险的客户)收取,作为交换,为其提供未来风险保障的全部资金。简单来说,它就是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或“销售额”,是其最主要的现金流入来源。这笔钱不会立刻被支付出去,保险公司会先把它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资金池,这笔暂时存放在公司手里的钱就是大名鼎鼎的浮存金。沃伦·巴菲特之所以对保险业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这笔可以用来投资、钱生钱的“浮存金”所带来的魔力。
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就像一个水库有两个进水口:
这是投资者最容易混淆的一点。收到一大笔保费,不代表公司就赚了一大笔钱。 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利润的起点,但远非终点。这笔钱需要先覆盖掉两大核心成本:
只有当保费收入减去这两大成本后,如果还有剩余,那才是保险公司在“主业”上赚到的钱,我们称之为承保利润(Underwriting Profit)。如果入不敷出,那就是承保亏损(Underwriting Loss)。
一个简化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承保利润 ≈ 保费收入 - 赔付款 - 运营费用 一家优秀的保险公司,其目标就是在不依赖投资的情况下,仅靠承保业务本身就能实现盈利。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分析保费收入不能只看数字大小,更要看其背后的“质量”。
量固然重要,持续增长的保费收入通常意味着公司市场份额的扩大或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但质更加关键。有些公司可能为了做大保费规模,不惜降低核保标准,承接了大量高风险业务。这种“带病”的增长往往是陷阱,未来可能会导致巨额赔付,侵蚀利润。 为了衡量保费的“质量”,投资者必须关注一个核心指标——综合成本率(Combined Ratio)。
一个理想的投资标的,应该是那些能够在保持综合成本率持续低于100%的情况下,实现保费收入稳健增长的公司。
保费收入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创造“浮存金”。这笔钱在需要赔付之前,都由保险公司掌管和投资。
因此,保费收入的增长,直接关系到浮存金规模的增长。而保费收入的质量(由综合成本率衡量),则直接决定了这笔浮存金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