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医药集采

医药集采(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VBP),又称“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一场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药品“超级团购”。它改变了以往医院分散采购药品的模式,而是将全国公立医院的需求打包,形成一张巨大的订单。制药企业们则为了争夺这张大订单,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以“最低价中标”为原则。这场“灵魂砍价”的核心逻辑就是“以量换价”:政府承诺巨大的采购量,以此换取药企给出的最低价格。其目的是为了挤出药品价格中虚高的水分,特别是过去普遍存在的“带金销售”成本,从而减轻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和患者的用药负担。

集采如何运作:一场“价格风暴”

想象一下,你家小区所有住户决定联合起来,只从一个水果商那里买西瓜,并承诺买下他整个夏天的收成。作为回报,大家要求这个水果商给出前所未有的“骨折价”。这就是集采的生动写照。

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药品价格的断崖式下跌,降幅常常达到70%甚至90%以上,对整个医药行业的生态造成了颠覆性的冲击。

集采的影响:行业的大洗牌

医药集采不只是简单的降价,它更像是一个过滤器,迫使整个行业进行优胜劣汰,重塑了药企的生存法则和商业模式。

对“输家”的冲击

对于那些过去依赖信息不对称和强大销售网络,销售高毛利仿制药的“营销型”药企来说,集采无异于釜底抽薪。它们的传统护城河——销售渠道,在一夜之间被推平。当药品回归到“成本+合理利润”的本质时,这些企业如果缺乏成本控制能力和研发后劲,就会迅速陷入困境。

对“赢家”的机遇

价值投资者的罗盘:如何在集采时代导航

对于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而言,医药集采的出现并非世界末日,而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试金石,帮助我们识别真正优秀的企业。

  1. 重新审视护城河: 过去的销售壁垒已不再可靠。投资者需要寻找具备新时代护城河的公司:一是无法复制的研发创新能力,二是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
  2. 穿透短期迷雾: 不要被药企因集采导致“业绩暴雷”的短期恐慌所迷惑。关键在于进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判断这家企业是被政策淘汰,还是在经历转型的阵痛后,能够变得更强大。
  3. 警惕“价值陷阱”: 很多股价暴跌的医药股看起来很“便宜”,但如果其核心产品线和商业模式已经被集采彻底摧毁,且看不到转型的希望,那它很可能是一个价值陷阱,而非便宜的好货。
  4. 聚焦未来,而非过去: 分析一家药企时,不要只看它过去的明星产品卖得多好,而要看它未来的产品管线里有什么,有多少潜在的重磅新药,以及管理层是否具备在行业新规下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总而言之,医药集采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让投机者离场,让真正的价值创造者浮出水面。对于聪明的投资者来说,这恰恰是发现并长期持有那些拥有真实核心竞争力的伟大公司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