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

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39, IAS 39),全称为“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一项已退役但极具影响力的会计准则。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本旧版的、关于如何给公司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和负债“记账”的说明书。它的核心是引入并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力图让公司的财务报表更敏锐地反映市场波动。然而,由于其规则过于复杂,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暴露了其“火上浇油”的顺周期性问题,最终被更为完善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 9)所取代。

IAS 39的核心:给金融资产“排排坐”

IAS 39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在于它要求企业像个收藏家一样,根据自己持有金融工具的“意图”,将其分门别类地放进不同的“柜子”里。不同的柜子,对应着完全不同的记账方法,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

“养着下金蛋”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这类资产,好比一家公司买了一只能下金蛋的鹅——也就是债券,并且下定决心要一直养到它“寿终正寝”(到期)。

“随时准备卖”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这类资产,就像公司养的一群准备参加比赛的“战斗仓鼠”——通常是股票或短期债券

“先留着看看”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这是一个“大箩筐”类别,装的是既不属于“养着下金蛋”,也不属于“随时准备卖”的资产。它们就像公司后院里养的一只漂亮的孔雀。

为什么IAS 39“光荣退役”了?

尽管IAS 39在推动公允价值应用上功不可没,但它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最终导致被取代。

对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作为一名聪明的价值投资者,虽然IAS 39已成为历史,但它留下的教训和其继任者IFRS 9的思路,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1. 洞察利润的“含金量”: 一家公司的利润增长,究竟是来自其主营业务的强劲(比如卖出了更多的产品),还是仅仅因为其投资组合中的股票价格上涨?会计准则让这一切变得复杂,但也让仔细阅读财报的投资者拥有了“火眼金睛”。要学会区分经营性利润和由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纸面富贵”
  2. 别被“利润”迷惑,多看“权益”: 对于持有大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司,其利润表可能风平浪静,但它的“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下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未实现收益或亏损。这是一个潜在的“宝藏”或“地雷”,是评估公司真实价值和风险时不可忽视的角落。
  3. 会计是工具,不是真相: 会计准则的变迁告诉我们,财务报表是按照特定规则对商业活动的一种“描述”,它不是商业活动本身。价值投资的核心是理解企业本身的长期价值,而不是被短期、由会计规则造成的报表波动所迷惑。学会看透会计“语言”背后的商业实质,是每一位严肃投资者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