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卡特穆尔 (Edwin “Ed” Catmull),是全球知名的动画工作室皮克斯 (Pixar) 的联合创始人,一位杰出的计算机图形学科学家,也是畅销书《创意,公司》 (Creativity, Inc.) 的作者。虽然卡特穆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投资家,但他创建并领导皮克斯长达三十余年的管理哲学与创新理念,却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套独特的、用于审视企业长期价值的“透镜”。他的思想超越了动画制作的范畴,深刻揭示了一家卓越公司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即“护城河”),如何培育能够持续产生价值的企业文化,以及如何在不确定性中保持创新与增长。因此,对于那些致力于寻找并长期持有伟大公司的投资者来说,卡特穆尔的智慧宝库,其价值不亚于任何一本经典的投资学著作。
埃德·卡特穆尔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部关于远见、坚持与创造的传奇。他并非出身于华尔街,而是象牙塔中的计算机天才。在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后,他的职业生涯始终围绕着一个梦想:制作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脑动画长片。 这段旅程始于导演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 的卢卡斯影业 (Lucasfilm) 计算机部门。在这里,卡特穆尔和他的团队开创了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机图形技术。1986年,这个部门被一位传奇人物——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 收购,并独立为“皮克斯”公司。在乔布斯的资金支持与商业远见,以及卡特穆尔的技术与管理领导下,皮克斯开启了它的黄金时代。从《玩具总动员》到《寻梦环游记》,皮克斯不仅用技术和艺术征服了全球观众,更建立了一个几乎无法被复制的创意王国。 2006年,迪士尼 (Disney) 以74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皮克斯,卡特穆尔随后被任命为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 (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 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总裁。他成功地将皮克斯独特的创新文化移植到当时正处于低谷的迪士尼动画,使其重新焕发活力,创作出《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等现象级作品。 卡特穆尔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将一个充满风险的创意想法,培育成一个拥有宽阔护城河、基业长青的伟大企业的活教材。
将卡特穆尔的名字写入投资辞典,并非因为他有什么“炒股秘籍”,而是因为他所构建和阐述的组织原则,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套评估企业“软实力”——即那些无法在财务报表中直接看到的无形资产——的绝佳框架。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而理解一家公司如何运作、如何创新、如何对待人才与失败,是判断其长期价值的关键。
卡特穆尔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如果给一个好的点子给一个平庸的团队,他们会把事情搞砸;如果给一个平庸的点子给一个伟大的团队,他们要么会修正这个点子,要么会想出更好的点子。” 这正是皮克斯成功的核心秘诀。他们相信,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远远超过任何单一的电影构思。这个理念与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名言不谋而合:“我宁愿要一个由一流人才管理着的二流企业,也不愿要一个由二流人才管理着的一流企业。”
在皮克斯,每一部最终风靡全球的电影,其初稿都是一个“丑陋的婴儿” (Ugly Baby)。它们充满了缺陷、逻辑不通、角色不可爱。卡特穆尔强调,所有伟大的创意作品在诞生之初都是不完美的,它们需要时间、信任和持续的打磨,才能成长为杰作。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在婴儿丑陋时就抛弃它,而是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团队有信心、有资源去培育它。
皮克斯内部有一个著名的决策机制,叫做“智囊团” (Braintrust)。这是一个由公司内部最富经验的导演、编剧等创意人员组成的团体。当一部电影遇到创作瓶颈时,导演可以召集“智囊团”会议。在会上,所有人都可以提出坦率到近乎残酷的批评,但这些批评是建设性的,不带个人偏见,目标只有一个:帮助电影变得更好。这个机制的核心是坦诚、信任和对事不对人。
卡特穆尔认为,“失败不是一种需要避免的罪恶,而是创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被有效管理的结果。” 如果一个组织里没有任何失败,那只能说明它没有进行足够的创新尝试。皮克斯的文化鼓励员工去冒险,去尝试新的、可能失败的事物。他们明白,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铺满了失败的“砖石”。关键在于,要确保这些失败是“小”的、可控的,并且能从中快速学习。
埃德·卡特穆尔的智慧,为我们描绘了一家伟大公司的内在画像。作为投资者,我们可以将他的原则转化为一套实用的清单,用来评估潜在的投资标的:
埃德·卡特穆尔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一个充满创造力、尊重人才、拥抱失败并坚持长期主义的组织,能够创造出多么惊人的价值。他虽然不是在股票市场上指点江山,但他所构建的皮克斯,本身就是一份献给价值投资者的完美投资案例。学习卡特穆尔,就是学习如何透过股价的短期波动,去洞察一家公司真正“值钱”的核心要素——它的文化、它的人才,以及它持续创造未来的能力。这,正是价值投资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