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市盈率 (Shiller P/E Ratio),其更严谨的名称是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to-Earnings Ratio, 简称CAPE),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教授发扬光大的一种估值指标。想象一下,如果只凭一个学生一次期末考了满分,就断定他是百年一遇的天才,这未免有些草率。同样,只用一年的利润来衡量一家公司或整个市场的贵贱,也可能被暂时的繁荣或萧条蒙蔽双眼。席勒市盈率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它通过将当前的股价与过去十年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平均每股收益进行比较,熨平了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稳定、更具长远眼光的估值“罗盘”。
传统的市盈率(P/E)就像一部“近视眼”相机,只能聚焦于眼前一年的利润,而席勒市盈率则像加了“时间滤镜”的广角镜头,能拍下更宏大、更真实的全景。
我们常用的市盈率,通常是指静态市盈率(用上一年度的利润)或滚动市盈率(用过去四个季度的利润)。它的问题在于: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追涨杀跌的错误决策。
为了治好市盈率的“近视眼”,席勒教授开出了一个聪明的药方:用十年时间的平均盈利来代替一年盈利。 具体来说,它的计算公式是: 席勒市盈率 = 真实股价 / 过去10年经通胀调整后的平均每股收益 这个公式的妙处在于: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席勒市盈率不是一个精确的“择时”工具,而是一个判断市场情绪和长期回报预期的“温度计”。
通过观察整个市场(例如美股的标普500指数)的席勒市盈率,并将其与历史平均水平(美股历史均值约为16-17倍)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大致感知当前市场的“热度”。
有些公司,特别是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在行业景气度顶峰时,当年利润极高,导致其普通市盈率看上去非常诱人,像是一个“便宜货”。但这很可能是一个价值陷阱。 席勒市盈率此时就能派上用场。因为它包含了过去不景气年份的低利润,计算出的估值会更高,从而提醒投资者:“嘿,别被眼前的高光时刻骗了,这家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并没有那么强!”
尽管席勒市盈率非常强大,但它也不是万能的。作为聪明的投资者,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局限性:
总而言之,席勒市盈率是价值投资者工具箱中一件非常有用的法宝。它鼓励我们拉长时间维度,穿越经济周期的迷雾,以更理性的视角看待市场的喧嚣与沉寂,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长期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