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戴维·斯文森

戴维·斯文森 (David F. Swensen),是投资界一位如同摇滚巨星般的存在,尽管他本人谦逊而低调。作为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捐赠基金长达35年的首席投资官(CIO),他被誉为“机构投资教父”。斯文森不仅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投资回报,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一套颠覆传统的投资框架——“耶鲁模式 (Yale Model)”,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方式。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斯文森不仅是一位值得敬仰的投资大师,更是一位充满智慧与善意的导师,他的思想为我们拨开投资迷雾,指明了一条通往财务成功的清晰路径。

斯文森是谁?从学者到“机构投资教父”

戴维·斯文森的一生,与耶鲁大学紧密相连。他在耶鲁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在华尔街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所罗门兄弟(Salomon Brothers)短暂工作后,1985年,年仅31岁的斯文森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也改变投资界的决定——重返母校,接管当时规模仅为1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机构的投资组合都墨守成规,主要由传统的美国股票债券构成,乏味且效率低下。斯文森接手的耶鲁基金也不例外。然而,这位拥有学者般严谨思维和华尔街实践经验的年轻人,并不打算萧规曹随。他认为,像大学捐赠基金这样拥有永续性(Perpetual)生命周期的资本,不应该被短期市场波动所束缚,而应该以一种更长远、更理性的方式进行布局。 在他的掌舵下,耶鲁捐赠基金开启了传奇般的增长。从1985年到2020年,基金规模从10亿美元飙升至超过310亿美元,年化回报率高达惊人的13.1%。这意味着,如果你在1985年投资1万美元,到2020年将会变成约87万美元。这一业绩不仅远超市场平均水平,也让斯文森和他的“耶鲁模式”封神,成为全球各大基金争相模仿的对象。

耶鲁模式:颠覆传统的投资秘籍

“耶鲁模式”的核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黑箱操作,而是一系列基于深刻洞察和严谨逻辑的原则。它彻底颠覆了“股债60/40”的传统配置模型,为长期投资者展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核心思想:重仓“股权”与拥抱“非流动性”

斯文森投资哲学的基石是“股权导向”(Equity-Oriented)。他坚信,从长远来看,持有企业的所有权(股权)是财富增长的最强引擎。股权代表了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分享权,能够更好地对抗通货膨胀,并享受复利的魔力。相比之下,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虽然稳定,但长期回报潜力有限。因此,他大刀阔斧地降低了耶鲁基金中传统债券和现金的比例,将绝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各种形式的股权类资产。 更具革命性的是,斯文森带领耶鲁基金勇敢地拥抱了非流动性资产(Illiquid Assets)。想象一下,你手中的股票可以随时在交易所卖出,这是“流动性好”;而如果你投资了一家未上市的初创公司或者一栋办公楼,想把它变现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就是“流动性差”。 在传统观念里,流动性差是缺点。但斯文森逆向思考,他认为这恰恰是机会。因为市场会为“非流动性”提供一种补偿,即“非流动性溢价”。由于这些资产难以快速买卖,愿意长期锁定资金的投资者理应获得更高的回报。耶鲁基金凭借其“永久”资本的优势,大举进军以下领域:

通过这种方式,斯文森不仅获得了更高的预期回报,还进一步分散了风险,因为这些非传统资产与公开股票市场的涨跌关联度较低。

制胜法宝:真正的多元化配置

斯文森推崇的多元化投资,远比“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老话要深刻得多。他追求的是一种结构性的多元化,旨在构建一个在不同经济环境下都能表现稳健的投资组合。 传统的60/40组合(60%股票,40%债券)虽然简单,但在某些市场环境下(如滞胀期)可能会同时受挫。而耶鲁模式的资产配置则像一支精心组建的“全明星篮球队”,每个队员(资产类别)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和技能:

通过将这些低相关性的资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耶鲁基金的整体波动性得以降低,而长期回报却得到了提升。这才是多元化配置的精髓所在——构建一个整体优于部分之和的强大组合。

给普通投资者的忠告:斯文森的“非凡成功”之道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耶鲁模式听起来很棒,但我既没有几十亿美元的资金,也接触不到顶级的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这对我有什么用呢? 斯文森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他是一位对金融行业剥削普通投资者深恶痛绝的“吹哨人”。为此,他特意撰写了《 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Personal Investment》(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基本方法)一书,将他的智慧提炼成普通人可以执行的策略。 他明确指出,个人投资者不应盲目模仿机构的复杂操作,因为我们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战场。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波动,而是高昂的费用人性的弱点。因此,他为我们开出了一剂简单、有效且成本低廉的“药方”。

斯文森的个人投资组合“配方”

斯文森建议个人投资者放弃昂贵且业绩往往平庸的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转而拥抱低成本、透明的指数基金。他给出了一个经典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资产配置建议:

这个组合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斯文森思想的精华:高度多元化、股权导向、低成本、并内置了通胀保护机制。它是一个为普通人量身定制的、足以穿越牛熊的“全天候”策略。

三大投资原则

要成功执行上述配置,斯文森强调必须恪守三大原则,这与价值投资的理念不谋而合。

  1. 原则一:成本是头号大敌。

斯文森反复告诫,投资领域里,“你得到的是你没有付出的那一部分”。金融行业充满了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如管理费、托管费、交易佣金等。尤其是主动型基金高昂的费用比率,就像一个持续吸血的寄生虫。每年1.5%的费用,在30年的投资生涯里,可能会吞噬掉你将近40%的最终收益!因此,选择总费用率极低的指数基金,是保护自己血汗钱的第一步。

  1. 原则二:别想着战胜市场。

金融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扣除费用后是“负和游戏”)。绝大多数试图通过频繁交易、择时买卖来“战胜市场”的专业人士都失败了,更何况是信息和资源都处于劣势的普通人。与其进行一场注定会输的游戏,不如坦然地接受市场平均回报。通过投资指数基金,你就能轻松拥有市场,成为赢家中的一员。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不为”,体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投资者应有的谦逊。

  1. 原则三:纪律与再平衡。

一旦设定好资产配置比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坚持。市场会波动,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会不断诱惑你偏离航道。此时,资产再平衡(Rebalancing)就是你的纪律之锚。举个例子,假设你的目标是股债各50%。牛市中股票大涨,变成了60%,你就应该卖掉10%的股票,买入债券,使其恢复到50/50。熊市中则反向操作。这个看似简单的机械化操作,实际上是在强迫你“高卖低买”,是克服情绪化决策、锁定收益、控制风险的最有效工具。

斯文森的遗产与启示

2021年,戴维·斯文森因癌症逝世,享年67岁,整个投资界为之哀悼。他的遗产远不止为耶鲁大学创造的巨额财富。他培养出的一大批基金经理人,被誉为“耶鲁帮”(Yale Mafia),执掌着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学府的捐赠基金,将他的思想火种播撒四方。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斯文森的智慧更像是一座灯塔。他用一生的实践证明,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模型或内幕消息,而是源于一些朴素而深刻的原则:

从这个角度看,戴维·斯文森与沃伦·巴菲特价值投资大师殊途同归。他们都强调了常识、耐心和纪律的重要性。斯文森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资金大小,只要我们遵循正确的原则,用理性和纪律武装自己,同样可以在投资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取得属于自己的“非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