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保亏损 (Underwriting Loss),是保险行业的一个专属名词。简单来说,就是一家保险公司在它的主营业务——也就是卖保险这件事上,赔出去的钱和花掉的运营成本,超过了它收进来的所有保费。这就像开了一家水果店,结果进货成本和店租水电加起来,比卖水果的收入还高,导致主业亏了钱。承保亏损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但它并不必然等同于公司整体的亏损,理解这一点是看懂保险股的钥匙。
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本质上是一门关于收支的生意。当支出大于收入时,亏损就产生了。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公式来理解: 承保亏损 = (赔付给客户的钱 + 公司运营的各项开销) - 从客户那里收取的保费 这个公式里的“支出”主要包括两大块:
举个例子: 一家车险公司一年收取了1亿元的保费。但今年风不调雨不顺,各种交通事故频发,公司总共赔出去了9000万元。同时,公司支付了2000万元的员工工资和销售佣金。
这家公司就产生了1000万元的承保亏损。
完全不是! 这也是保险行业最迷人、也最容易让普通投资者困惑的地方。 一家保险公司其实有两个盈利引擎,而不仅仅是承保这一个。
保险的商业模式是“先收钱,后赔付”。你今天交了一年的车险保费,但可能一年到头都不会出险。保险公司在你缴费的那一刻,就把钱收了进来,但理赔的义务可能在很久以后才发生,甚至永不发生。 在这段时间差里,所有投保人交上来的、尚未用于赔付的巨额保费,就形成了浮存金。这笔钱所有权不属于保险公司,但使用权归它。保险公司可以把这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的浮存金拿去投资股票、债券等资产,产生的收益完全归自己所有。 所以,即使承保业务亏损了1000万,但如果公司用庞大的浮存金在投资上赚了1个亿,那么公司整体上依然大赚9000万。从这个角度看,那个1000万的承保亏损,可以被视作是“借用”这笔巨额浮存金所付出的“利息”。如果这个“利息”成本(承保亏损)足够低,甚至为负(即承保盈利),那这门生意就太美妙了。
作为聪明的投资者,我们不能只看“承保亏损”这个绝对数字,而要深入一层,学会使用“放大镜”来审视它。
综合成本率 (Combined Ratio)是衡量承保业务盈利能力的“终极武器”。 综合成本率 = 赔付率 + 费用率
这个比率的解读非常直观:
同样是承保亏损,质量却有天壤之别。
投资保险公司,最终要看的是“承保”和“投资”这两记组合拳的效果。一个理想的保险公司投资标的,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之一:
投资者需要警惕的是那种承保端常年大幅亏损,只能靠投资端的“赌博”来弥补窟窿的公司。这种模式风险极高,一旦投资失手,公司将面临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