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是一种通过研究历史市场数据,主要是资产的价格走势和成交量,来预测未来价格变动并识别交易机会的方法。它基于几个核心假设:第一,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的信息;第二,价格会以趋势的形式运动;第三,历史会重演,因此过去的价格模式和市场行为可以作为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测依据。技术分析师相信,通过识别特定的图表模式和使用各种技术指标,他们能够掌握市场情绪和供需关系的变化,从而在价格低点买入、高点卖出。它与价值投资者所依赖的基本面分析截然不同,后者侧重于评估资产的内在价值。
技术分析的核心假设
技术分析建立在三个核心假设之上,这些假设是理解其运作方式的关键:
市场价格包容一切
价格运动存在趋势
历史会重演
这个假设认为
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模式具有
重复性,这种
重复性反映在
价格图表上就是
历史模式的再现。例如,某些特定的
图表模式(如“
头肩顶”、“
双底”)在过去曾预示着特定的
价格走势,那么它们未来也可能以类似的方式预示
价格变动。这种
重复性源于
人性(如
贪婪和
恐惧)的
不变。
技术分析的常见工具
图表类型
K线图(Candlestick Chart):起源于日本,以
四要素(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描绘
特定周期内
价格波动,通过
实体和
影线的颜色和长度直观反映
多空力量。
条形图(Bar Chart):与
K线图类似,同样显示
四要素,但以垂直
线段和左右
小横线表示,没有
K线的
实体。
折线图(Line Chart):通常只连接
周期的
收盘价,用于显示
价格的
总体趋势,过滤掉
短期波动的
噪音。
技术指标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MA):通过计算
过去一段时间的
平均价格来平滑
价格波动,从而揭示
趋势方向和
支撑、
阻力位。常见的有
简单移动平均线(SMA)和
指数移动平均线(EMA)。
相对强弱指数(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一个
动量指标,用于衡量
价格的
上涨和
下跌速度及
变化,以判断
超买或
超卖情况。
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 MACD):由两条
移动平均线及其
差值演变而来,用于识别
趋势的
强度、
方向和
动量,以及
潜在的
买卖信号。
布林带(Bollinger Bands):由一条
移动平均线和其上下两条
标准差线组成,用于衡量
市场波动性,并识别
价格的
超买超卖区域。
成交量(Volume):反映
交易活跃度和
市场参与度。
成交量与
价格趋势的
配合,常常被用来验证
趋势的
强度和
可靠性。例如,
价格上涨伴随
成交量放大通常被认为是
趋势强劲的信号。
价值投资的视角:如何看待技术分析
作为一本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理念的辞典,我们必须明确指出,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的理念存在根本性冲突。
内在矛盾: 技术分析的核心是
预测未来
价格走势,而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评估资产的
内在价值并发现
市场的
错误定价。
价值投资者关注的是公司
基本面,如
盈利能力、
财务状况、
竞争优势和
管理层质量,这些都是技术分析所完全忽略的。
巴菲特曾说:“
如果你想从股票市场赚钱,你需要关注业务,而不是图表。”
市场有效性之争: 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常常受到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的挑战。
EMH认为
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任何试图通过
分析历史价格来
预测未来走势的行为都是徒劳的,因为市场是
随机游走的。虽然
价值投资者也相信市场在短期内可能
无效,但他们利用的是市场对
公司价值的
错误定价,而非
图表模式或
短期波动。
短期投机的工具: 技术分析更多被用于
短期交易和
市场时机选择,试图通过
预测短期
价格波动来获取
价差收益。这与
价值投资的
长期持有、
分享企业成长收益的理念背道而驰。频繁的
买卖不仅会增加
交易成本,更可能导致
投资者错过
长期复利的
巨大回报。
警示与启示: 对于
普通投资者,过于依赖技术分析可能导致频繁交易,增加
交易成本,并可能受
市场情绪影响做出
非理性决策。
价值投资大师本杰明·
格雷厄姆曾将市场比喻为“
市场先生”,认为其
情绪多变,
技术分析更像是试图
驾驭市场先生的情绪,而非
理解其内在价值。真正的投资智慧在于理解和投资于具有
坚实基本面的好公司,而不是
预测股价的
短期波动。在
价值投资的框架下,技术分析几乎没有任何
决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