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投资连结险

投资连结险 (Investment-linked Assurance Scheme, ILAS),简称“投连险”,是一种将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功能相结合的金融产品。它就像一个“混血儿”,一部分基因来自保险,提供身故等风险保障;另一部分则来自基金,将你缴纳的保费在扣除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放入一个独立的投资账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这个账户挂钩的股票型、债券型或混合型基金。然而,与传统保险不同,投资连结险的收益和风险完全由投保人自己承担。这意味着,你的保单账户价值可能会随着市场波动而“坐上过山车”,既可能获得高额回报,也可能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投连险是如何运作的

想象一下,你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被分流到了两个独立的“水池”里:

简单来说,保险公司扮演了一个“基金超市”和“保障提供商”的双重角色,而你,作为投保人,则成了自己财富的最终责任人

投连险的“三宗罪”:为什么价值投资者通常敬而远之

对于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投连险往往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沃伦·巴菲特强调要投资于自己能理解的、具有长期价值的企业,而投连险的特性恰恰与此背道而驰。我们可以将其不受青睐的原因归结为“三宗罪”。

罪之一:费用高昂,侵蚀收益

投连险的费用结构复杂且名目繁多,像一个层层嵌套的收费站,不断侵蚀你的投资本金和收益。常见的费用包括:

这么多费用叠加在一起,意味着你的投资账户需要取得非常高的年化收益率,才能刚刚覆盖成本。 这对于投资来说,无疑是背着沉重的沙袋赛跑,远不如直接投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来得轻松高效。

罪之二:保障不足,本末倒置

投连险虽然带有“险”字,但其保障功能往往非常薄弱。由于保费的大部分都进入了投资账户,分配给保障的部分自然就少了,导致其身故保额通常不高。 举个例子,用同样的钱,你或许只能买到一份保额为20万的投连险;但如果选择纯保障型的定期寿险,可能轻松获得上百万的保额。这种“既要…又要…”的设计,最终导致了“保障”和“投资”两个目标都完成得很平庸,可谓是“两边不讨好”。对于家庭责任重大的投资者而言,用投连险来做核心保障规划,显然是本末倒置

罪之三:透明度低,结构复杂

复杂的费用结构、晦涩的条款、多样的投资选项……这一切都让投连险成了一个让普通人望而生畏的“金融黑箱”。投资者很难清晰地计算出自己的真实回报,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运作逻辑。 这严重违背了价值投资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只投资于自己的能力圈之内。 如果你无法用几句话向一个外行解释清楚一项投资,那么你最好不要碰它。投连险的复杂性恰恰为投资者制造了理解上的障碍,也为销售误导留下了空间。

投资启示录

对于普通投资者,从投连险这个案例中可以得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启示:保险归保险,投资归投资。

  1. 第一步,构建坚实的保障基础。 首先应该通过纯保障型的保险产品,如定期寿险重疾险和意外险,以较低的成本构建起充足的家庭风险防线。确保在发生意外时,家庭财务不会陷入崩溃。
  2. 第二步,进行独立的投资规划。 在保障配置充足后,将余下的资金用于纯粹的投资。根据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清晰、低成本的工具,如指数基金、优质股票或债券,并长期坚持。

记住,简单、专注和低成本,永远是普通投资者在财富路上的三个最好的朋友。试图用一个“万能”产品解决所有问题,最终往往会发现,每个问题都没有被很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