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基金模式 (Endowment Model),是一种由美国顶尖大学捐赠基金(尤其是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开创并闻名于世的投资策略。它的掌舵人中最著名的当属已故的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捐赠基金的永续性(Perpetuity)和极低的流动性需求,将大部分资产配置在传统的公开市场股票和债券之外,重仓于另类投资,以追求长期的、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股权式回报。它并非一套僵化的公式,而是一种基于长期主义、深度分散化和精英管理人选择的投资哲学。
想象一下,你有一笔永远也花不完的钱(或者说,每年只需要花掉其中很小一部分的收益),你会怎么打理它?你肯定不会天天盯着股价波动而心惊肉跳,也不会因为某项资产三五年不赚钱就急着卖掉。这就是捐赠基金的视角。
传统的60/40投资组合(即60%股票,40%债券)是许多投资者的“标准答案”,而捐赠基金模式则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它就像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资产配置大厨,大胆地使用各种“小众”但风味十足的食材。 一个典型的捐赠基金模式资产配置可能如下:
虽然普通投资者无法完全复制捐赠基金模式,但其背后的智慧光芒完全可以照亮我们的投资之路。这正是价值投资理念的生动体现。
捐赠基金模式的成功首先是长期主义的胜利。它教会我们,投资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永不结束的马拉松。不要为市场的短期噪音而焦虑,专注于资产的长期价值,给予你的投资组合足够的时间去“开花结果”。
真正的分散化,不是简单地买入不同行业的几十只股票,而是在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类别之间进行配置。当股市下跌时,你的投资组合里有没有“避震器”?普通投资者虽然难以直接投资顶级的私募股权或对冲基金,但可以通过投资一些低成本的指数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来间接布局不同的资产类别,例如投资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来分享房地产市场的收益。
斯文森本人曾一再告诫,普通投资者切勿盲目模仿耶鲁模式。因为该模式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资产配置,更依赖于以极低的成本,找到全球最顶尖的基金管理人。这是普通投资者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提醒我们,投资最重要的事是认识到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只做自己看得懂、把握得了的投资。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保持敬畏之心远比盲目跟风更重要。
直接模仿捐赠基金模式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几乎是一条通往失败的捷径。
结论: 捐赠基金模式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范本,而非一个可以照搬的行动手册。学习它的哲学——长期主义、深度分散化和对自己能力边界的清醒认知——远比模仿它的持仓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