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资本 (Morningside Venture Capital),这家在中国创投界声名显赫的机构,于2020年正式更名为“五源资本 (5Y Capital)”。它是一家顶级的早期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机构,由香港恒隆集团背后的陈氏家族于1986年创立。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晨兴资本最广为人知的标签莫过于“小米集团最早的投资人”。然而,这个标签远不足以概括其深刻的投资哲学和辉煌的投资战绩。晨兴资本的故事,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价值投资实践史,它专注于寻找具备卓越潜力的企业家,并以极大的耐心陪伴他们成长,穿越周期,最终收获惊人的回报。它的投资方法论,对于我们这些在二级市场摸索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蕴含着极其宝贵的启示。
每一家伟大的投资机构,都有其独特的缘起和关键的转折。晨兴资本从一个低调的家族投资分支,成长为中国VC界的“隐形冠军”,其历程本身就充满看点。
晨兴资本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香港地产巨头恒隆集团的创办人家族。1986年,陈启宗与陈乐宗兄弟二人以家族资金在美国创立了晨兴集团,从事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起初,这更像是一个家族办公室的多元化投资尝试,行事风格极为低调,与今天我们熟知的、追求规模和知名度的VC基金截然不同。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这一年,两位关键人物——石建明和刘芹,正式接手并独立运作晨兴在中国的TMT(科技、媒体和通信)领域的风险投资业务,晨兴资本(Morningside Venture Capital)作为一支独立的VC品牌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将晨兴从一个投资风格相对宽泛的平台,精准地聚焦于中国互联网的早期创业浪潮,并引入了更系统化的基金管理模式。正是这一转变,为日后捕获一系列“超级独角兽”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每个投资机构都需要一个“成名作”,那么小米集团无疑就是晨兴资本最闪亮的勋章。 2010年,雷军决定创办小米。在当时,他已是中国互联网界的风云人物,但他关于“用互联网模式做手机”的构想,在许多投资人看来仍然过于疯狂和冒险。然而,与雷军相识多年的刘芹却看到了这个想法背后的巨大潜力和雷军本人强大的号召力与执行力。 据说,两人仅仅通过一通电话就敲定了投资意向。晨兴资本联合其他几家机构,共同向刚刚起步、甚至连产品原型都还没有的小米投入了5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赌注,晨兴资本是小米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小米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这笔投资给晨兴资本带来了超过800倍的账面回报,一举奠定了其在中国VC界的顶级地位。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晨兴“精选、重仓、长情陪伴”的投资风格。
一个伟大的投资者绝非只靠一次幸运。在小米的光环之外,晨兴资本的投资名单上还星光熠熠:
这些成功的案例反复证明,晨兴资本拥有一套独特且行之有效的体系,能够持续地在信息纷杂的市场中,发现那些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种子”。
晨兴资本反复强调,他们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于人,尤其是“超级创始人 (Founder)”。在他们看来,一个优秀的创始人远比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书更重要。
VC投资的周期天然就很长,从投资到公司上市或被并购,往往需要8到10年甚至更久。晨兴资本是“长期持有 (Long-term Holding)”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晨兴资本的许多经典投资,在当时都并非市场上的热门。这体现了他们独立思考和逆向投资 (Contrarian Investing) 的精神。
晨兴资本每年看的项目成百上千,但最终决策投资的却寥寥无几。他们信奉的是“少即是多”,将资本和精力集中在他们最看好的少数公司上。
2020年,晨兴资本品牌升级为“五源资本 (5Y Capital)”。“五源”一词,寓意“万物根源、归于本源”,其英文名中的“Y”也取自“源”的拼音。这标志着这家机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名字变了,但内核未变。五源资本依然强调“人”是所有价值的最终源头。他们的投资理念,用创始合伙人刘芹的话来说,是“把对世界的微观洞察,通过支持变量的方式,放大成一个巨大的、可被传承的价值。”这里的“变量”,指的就是那些能够改变行业的“超级创始人”。 在投资方向上,五源资本在继续关注消费互联网的同时,也开始将更多目光投向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更前沿、更“硬核”的科技领域,以期在新的时代浪潮中,继续发现并陪伴下一批伟大的企业。
晨兴资本(现五源资本)的传奇故事,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学习范本。虽然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参与其中,但其贯穿始终的投资哲学——“投人、长期、独立、集中”——是完全可以跨越一、二级市场界限的通用智慧。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们可以从晨兴的实践中得到如下核心启示:
最终,投资是一场认知的变现。通过学习和借鉴晨兴资本这样的顶级机构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在充满挑战的资本市场中,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