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斯宇航 (Collins Aerospace),这个名字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却是现代航空业背后一位“隐形巨头”。想象一下,当你舒适地坐在一架波音 (Boeing)或空中客车 (Airbus)的客机里,从你屁股底下的座椅、眼前的娱乐系统、窗外的起落架,到驾驶舱里飞行员依赖的“飞机大脑”——航空电子系统,背后都极有可能烙印着“柯林斯”的标志。简单来说,柯林斯宇航是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系统供应商之一,隶属于国防与航空航天巨头RTX Corporation。它的业务几乎渗透到了现代飞机的每一个角落,为全球的商用、公务、军用飞机提供着从“神经系统”到“骨骼肌肉”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它的诞生本身就是一场行业巨头的强强联合,旨在打造航空制造业的“超级市场”。
柯林斯宇航的诞生故事,不像苹果公司那样始于一个车库,它更像是一场由资本巨手精心策划的“豪门联姻”,通过拼接几块航空业最优质的“乐高积木”而形成。
柯林斯宇航的主要血脉来自两家赫赫有名的公司:罗克韦尔柯林斯 (Rockwell Collins)和联合技术航空系统 (United Technologies Aerospace Systems)(简称UTAS)。
2018年,这两大家族的母公司——联合技术公司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简称UTC)完成了对罗克韦尔柯林斯的惊天收购,并将其与旗下的UTAS合并,一个名为“柯林斯宇航”的超级巨无霸就此诞生。
这场合并并非简单的1+1=2,而是一次旨在重塑行业格局的战略整合。其背后的逻辑清晰而强大:
伟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曾说,他寻找的是那些拥有宽阔且持久的“经济护城河 (Economic Moat)”的企业。柯林斯宇航正是这样一家拥有多重护城河的典型公司。它的护城河又深又宽,让潜在的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柯林斯的产品线广阔到令人咋舌,几乎涵盖了一架飞机的所有关键子系统。这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技术壁垒。
如果说卖飞机零部件是柯林斯的第一门生意,那么真正的“金牛”业务,是飞机交付之后长达数十年的售后服务和备件更换。这就像是“吉列模式”的终极版本:先以相对合理的价格卖出“剃须刀”(飞机原始设备),然后在未来几十年里,源源不断地销售利润丰厚的“刀片”(维修服务和备件)。
柯林斯宇航的客户是航空制造业金字塔尖的巨头——波音和空客。它与这些巨头形成了深度绑定的共生关系,创造了极高的转换成本 (Switching Costs)。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发现一家好公司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如何评估它,以及用什么样的价格买入。评估柯林斯宇航有其特殊性,因为它并非一家独立上市公司。
柯林斯宇航是母公司RTX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制造飞机发动机的普惠 (Pratt & Whitney)和专注于导弹、雷达等国防业务的雷神 (Raytheon)。因此,你无法单独购买“柯林斯宇航”的股票。 要投资柯林斯,你必须购买RTX的股票。这意味着,你需要对RTX进行一次“部分加总估值法 (Sum-of-the-Parts Valuation)”(SOTP)分析。简单来说,就是:
1. 分别评估柯林斯宇航、普惠和雷神这三个业务的价值。 2. 将三者的价值相加。 3. 减去公司的净债务和其他负债。 4. 将得出的总价值与RTX的当前市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股价是否被低估。
这种分析方法要求投资者不仅要理解柯林斯所在的商业航空市场,还要了解普惠的发动机业务和雷神的国防业务。
在分析柯林斯宇航的业务时,有几个关键的财务和运营指标值得密切关注:
即使是拥有宽阔护城河的伟大公司,也并非没有风险。
柯林斯宇航的案例,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几个深刻的启示:
总而言之,柯林斯宇航是现代商业世界中一个关于“规模、技术和锁定”的经典范本。对于那些愿意做足功课、深入研究的价值投资者而言,在RTX这家庞大母公司的背后,隐藏着一块值得长期关注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