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萨石油(Mesa Petroleum),一家在20世纪下半叶声名显赫的美国独立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然而,在投资界,它的名字远不止代表一家能源企业。它是由其传奇创始人T. Boone Pickens(小布恩·皮肯斯)挥舞的一面战旗,象征着20世纪80年代那场波澜壮阔的“公司掠夺者”(Corporate Raider)浪潮。梅萨石油的故事,与其说是一部商业史,不如说是一部关于资本、权力和股东权利的教科书。它 pioneering 了“股东积极主义”的早期形态,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恶意收购,挑战了美国企业界根深蒂固的管理层文化,并为后来的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公司价值、公司治理和资本运作的深刻启示。
每个传奇故事都有一个起点。梅萨石油的故事,始于一个德克萨斯州的硬汉——布恩·皮肯斯。 皮肯斯并非金融科班出身,他最初是一名地质学家,每天的工作是在荒漠中寻找石油。1957年,他用借来的2500美元和另外两位合伙人一起创立了梅萨石油。在最初的二十年里,梅萨石油和美国成千上万家小型石油公司一样,默默无闻地从事着传统的石油勘探和开采业务,艰难地在石油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 然而,皮肯斯骨子里并非一个安分的“石油佬”。他精力充沛、言辞犀利,拥有一种能洞察事物本质的敏锐直觉。到了70年代末,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公开股票市场上购买一家石油公司的股份,其隐含的每桶石油储量成本,竟然远远低于亲自去勘探、钻井、开采新油田的成本。 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他和梅萨石油的命运。皮肯斯意识到:与其在德克萨斯的沙漠里满头大汗地“找油”,不如去纽约的华尔街舒舒服服地“买油”!
从那一刻起,梅萨石油的业务重心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它不再仅仅是一家生产石油的公司,更变成了一家“猎捕”其他石油公司的金融野兽。皮肯斯和他的梅萨石油,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掠夺者”剧本。
皮肯斯的选股标准,堪称价值投资的典范。他专门寻找那些拥有巨大石油储量、财务状况稳健(低负债)、管理层臃肿低效,且股价远低于其内在价值(尤其是其资产清算价值)的大型石油公司。他会仔细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计算出公司的资产净值,如果股价只有资产净值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这家公司就进入了他的狩猎名单。
一旦锁定目标,皮肯斯会通过梅萨石油或联合其他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悄悄吸纳目标公司的股份。当持股达到一定比例(通常是5%的披露线)后,他会突然发难,向管理层提出一系列“建议”,核心诉求通常是要求公司采取措施提升股东价值,比如剥离非核心资产、增加派息、回购股票,甚至是将公司出售。 当然,自满安逸的管理层大多会对此置之不理。此时,皮肯斯的攻击会升级:
有趣的是,皮肯斯的大多数“掠夺”行动,最终并非以成功收购告终。他的真正目的,往往是扮演那条搅动一池春水的“鲶鱼”。他的攻击会迫使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不得不采取行动。
为了给这些大规模的收购提供资金,皮肯斯与当时被称为“垃圾债券之王”的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以及他所在的投行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紧密合作。通过发行高收益的垃圾债券(Junk Bonds),梅萨石油得以撬动数倍于自身体量的资金,发动一场又一场经典的杠杆收购(LBO)战役。
梅萨石油最著名的两次战役,是向石油界的庞然大物——海湾石油和菲利普斯石油发起的挑战。
1982年,海湾石油(Gulf Oil)是当时美国第五大石油公司,是 легендарной “石油七姐妹”之一。但在皮肯斯看来,这家公司管理层官僚作风严重,公司股价仅为其石油储量价值的三分之一。 皮肯斯联合了一批投资者,悄然买入了海湾石油超过13%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随后,他公开指责管理层挥霍无度,要求公司分拆部分资产以提升股东回报。这场战争迅速白热化,双方在媒体上唇枪舌剑,并展开了激烈的委托书争夺战。 尽管皮肯斯最终没能控制海湾石油,但他的“骚扰”彻底打破了公司的宁静。海湾石油的管理层在巨大的压力下,最终同意将公司以创纪录的133亿美元天价卖给了“白衣骑士”——雪佛龙(Chevron)。在这笔交易中,皮肯斯和他的投资集团净赚了超过7.5亿美元。
尝到甜头后,皮肯斯在1984年将矛头对准了另一家石油巨头——菲利普斯石油(Phillips Petroleum)。他沿用了同样的剧本,发动突然袭击,试图收购这家规模是梅萨石油十倍以上的公司。 菲利普斯石油的管理层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最终,公司通过大规模借贷,回购了大量股票(包括支付给皮肯斯一笔“绿色邮件”),才得以保持独立。虽然收购失败,但皮肯斯再次获利约890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菲利普斯石油在此后被迫进行了彻底的财务和业务重组,股价也随之上涨,其他股东同样受益。
皮肯斯和他的梅萨石油,是投资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存在。
在皮肯斯和他的支持者看来,他们是普通股东的“罗宾汉”。他们认为,在80年代,许多美国大公司的管理层已经成为了一个脱离股东监督的特权阶级。他们拿着高薪,享受着私人飞机等奢侈福利,追求建立商业帝国,而不是为真正的公司所有者——股东——创造最大化的回报。这就是典型的代理问题(Principal-Agent Problem)。 皮肯斯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股东积极主义”。他通过资本的力量,强行介入公司治理,迫使那些不作为、低效率的管理层正视股东的利益,去释放那些被他们锁在保险柜里的公司价值。
然而,在反对者眼中,皮肯斯是不折不扣的“野蛮人”和“破坏者”。他们批评:
戏剧性的是,这位最成功的“公司掠夺者”,最终也倒在了自己最擅长的游戏中。 在80年代后期,皮肯斯将公司的未来豪赌在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上。他通过巨大的杠杆,大量投资天然气业务。然而,天然气价格却在此后持续低迷。巨额的债务最终压垮了梅萨石油,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1996年,布恩·皮肯斯被迫辞职,失去了对他一手创建的公司的控制权。梅萨石油的传奇,就此落幕。 尽管结局令人唏嘘,但梅萨石油的故事为我们普通投资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梅萨石油的故事已经尘封于历史,但它所揭示的关于价值、人性和资本的博弈,将永远在投资的世界里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