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面值 (Par Value per Share),又称“股票面值”或“票面价值”,是指在公司成立之初,印在股票票面上的名义金额。它代表了每一股股份所对应的初始出资额,是一个纯粹的会计概念。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件商品的出厂“标价”,这个标价在商品诞生时就定好了,但它与您在商场里看到的“售价”(即每股股价)以及这件商品的真实价值(即内在价值)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在现代股市中,尤其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每股面值更像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数字符号,其投资参考意义微乎其微。
对于初入股市的朋友来说,经常会被各种“价格”搞得晕头转向。搞清楚每股面值、股价和净值这三者的区别,是您迈向成熟投资者的第一步。
简单总结:面值看历史,股价看交易,净值看家底。
虽然面值在投资决策中不重要,但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司的“前世今生”。
在股份公司发展的早期,设立面值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它相当于股东向公司和债权人做出的一个最低资本承诺,理论上公司不能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股票(即“折价发行”),以防止股东抽逃资本,保证公司有最基本的偿债能力。然而,随着信用体系和监管法规的完善,这种原始的保护功能早已被更有效的制度所取代。
在今天,每股面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我们能从“每股面值”这个概念中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