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马里斯 (Bill Maris),全球顶尖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or VC) 机构 谷歌风险投资 (Google Ventures, 后更名为GV) 的创始人和首任CEO。他是一位极具未来主义色彩的投资家,以其将资本投向解决人类最宏大、最棘手问题的公司的“登月思维”而闻名。马里斯的投资哲学不仅仅是寻找下一个能盈利的商业模式,更是押注于那些能够从根本上重塑人类生活、延长人类寿命、解决能源危机的颠覆性技术。他领导下的GV投出了Uber、Nest、Slack等一系列明星项目,深刻影响了硅谷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格局。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马里斯的故事并非遥不可及的科幻小说,而是一本关于如何识别未来趋势、评估长期价值以及保持非凡耐心的生动教科书。
每一位伟大的投资家都有一条独特的成长路径,而比尔·马里斯的航线尤为奇特。他并非出身于华尔街的金融世家,其早年经历更像是一位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家。
马里斯的大学专业是神经科学,这是一个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如何工作的复杂领域。这段学术经历为他日后的投资生涯埋下了两颗至关重要的种子:
在进入投资界之前,马里斯还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他创办过一家早期的互联网托管公司,这段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激情,也让他学会了如何与创始人打交道——这在他后来作为投资人时,成为了一项宝贵的“软技能”。他知道如何识别那些真正拥有使命感、百折不挠的企业家。
2009年,马里斯在谷歌 (Google) 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的支持下,创立了谷歌的风险投资部门——GV。这在当时是一个革命性的想法。谷歌本身就是一艘科技航母,拥有海量的数据、顶尖的工程师和几乎无限的资本。GV的使命,并不仅仅是为谷歌创造财务回报,更是要成为谷歌探索未来的“瞭望台”和“侦察兵”。 马里斯为GV设定的目标宏大而清晰:投资于那些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公司。他希望利用谷歌的资源,帮助那些最聪明的头脑去解决最重大的问题。他曾说过一句名言:“我只想投资于那些重要的事情。我不想在我的墓志铭上写着‘他为广告优化算法多赚了0.1%的利润’。”这种使命驱动的投资理念,为GV注入了独特的灵魂,也吸引了全世界最富远见的创业者。
如果说沃伦·巴菲特是在寻找当下被低估的“价值股”,那么比尔·马里斯则是在用一套独特的逻辑,寻找未来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未来价值股”。他的投资罗盘,指向的是星辰大海。
在投资界,“追风口”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当共享经济火热时,资本涌入共享单车;当元宇宙概念兴起时,无数资金又扑向虚拟世界。但马里斯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追逐风口就像在沙滩上追逐浪花,看似热闹,实则转瞬即逝。 他坚持的原则是投资于“问题”。他会花大量时间研究:
这种自上而下、以问题为导向的投资方法,与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强调的“安全边际”有异曲同工之妙。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来自于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而马里斯的“安全边际”则来自于所投项目瞄准的是一个无比巨大且确定存在的市场——只要能成功解决问题,回报将是指数级的,足以覆盖其他所有失败项目的损失。
马里斯在GV极力推崇登月思维 (Moonshot Thinking)。这个词源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意指不满足于10%的微小改进,而是要追求10倍甚至100倍的突破性创新。 这种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GV的投资组合风格。他们投资的公司往往在初期看起来异想天开,甚至是疯狂的。比如:
这些投资在当时都伴随着巨大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但马里斯深谙风险投资的“幂律法则”——即投资组合中绝大部分的回报,都将由极少数(可能只有1%或5%)的超级成功项目贡献。因此,他的策略不是避免失败,而是确保一旦成功,其回报将是颠覆性的。这就像一个棒球手,他可以挥棒落空9次,但只要有1次打出“全垒打”,就能赢得整场比赛。
“登月思维”听起来很浪漫,但马里斯的决策过程却异常严谨和科学。他将谷歌内部高效的产品开发流程“设计冲刺” (Design Sprint) 引入到了投资决策中。 在决定是否投资一家初创公司前,GV的团队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包括谷歌内部的顶尖工程师、设计师、市场专家)一起,对这家公司的技术、产品、市场和团队进行全方位的、高强度的评估。这个过程就像一次“模拟飞行”,在真正起飞前,尽可能地识别所有潜在的风险和机遇。 这种数据驱动、流程化的尽职调查方法,打破了传统VC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高风险的投资,也需要最严谨的分析作为基石。
比尔·马里斯的投资世界似乎与普通人的距离很远,但他的思想和方法论却像一座灯塔,为我们在波涛汹涌的投资市场中标注了清晰的航向。
巴菲特反复强调,投资者应该待在自己的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内。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原则。但马里斯的故事提醒我们,这个“圈”不应该是静止的,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学习和理解那些正在塑造未来的力量。 你不需要成为一名人工智能专家才能投资科技股,但你应该去了解人工智能正在如何改变零售业、制造业和金融业。你不需要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但你应该关注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将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哪些巨大的机会。主动学习,将未来的大趋势纳入你的认知范围,就是对“能力圈”最好的拓展。
马里斯在评估一家公司时,对创始人的考察几乎是第一位的。他寻找的是那些对解决某个问题抱有宗教般热情的“偏执狂”,而不仅仅是想赚钱的生意人。 这对我们投资上市公司同样适用。一家公司的CEO是公司的“船长”,他的格局、视野和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未来。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应该:
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资产配置的核心应该是由宽基指数基金、债券等组成的稳健“核心仓位”。但马里斯的策略启发我们,可以用一小部分资金(例如5%-10%)建立一个“卫星仓位”,去投资那些具有“登月”潜力的成长型公司。 配置这个“卫星仓位”时,你应该问自己:
请记住,这个仓位的目标不是获取稳定的股息,而是捕捉非线性的、爆炸性的增长机会。当然,这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仓位比例,并且做好可能损失全部本金的心理准备。
风险投资是极致的长期主义。从投资一家初创公司到它成功上市或被收购,通常需要8到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GV投资Uber时,它还只是一个仅在少数城市运营的小公司;多年以后,它才成长为改变全球出行方式的巨头。 这个过程充满了波折和不确定性,无数次濒临失败。马里斯和他的团队所做的,就是相信最初的判断,并给予创始人长期的支持和耐心。 这正是价值投资的精髓。投资的收益,本质上是分享一家公司长期成长的果实。 市场短期的涨跌是无法预测的“噪音”,而公司的长期价值增长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信号”。当你找到了一家伟大的公司,最好的策略就是买入并长期持有,给它足够的时间,让时间的玫瑰慢慢绽放。
比尔·马里斯更像是一位手握资本的“未来学家”,他用真金白银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未来的可能性蓝图。他证明了,投资可以超越对财务报表的斤斤计较,成为一种推动人类进步的强大力量。 他的职业生涯告诉我们,最成功的投资,往往源于对未来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潜力的无限信心。对于每一位身处大变革时代的投资者来说,学习像比尔·马里斯一样思考——着眼于长远,投资于未来,与最优秀的头脑同行——或许才是穿越经济周期、实现财富增长的终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