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沃尔格林

沃尔格林(Walgreens),全称沃尔格林联合博姿(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Inc.),股票代码:WBA。这不仅仅是美国街角随处可见的一家药店,更是价值投资殿堂里一尊引人深思的“活教材”。它曾是传奇投资家查理·芒格口中“伟大的复利机器”,是无数投资者心中稳定增长、拥有宽阔护城河的典范。然而,时过境迁,这位昔日的优等生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其股价的长期低迷让许多信徒开始重新审视“伟大”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因此,读懂沃尔格林的故事,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价值投资实践课,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生意,好生意如何可能变坏,以及买入好生意时支付合适价格的重要性。

价值投资者的“老朋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沃尔格林几乎完美符合价值投资者对理想投资对象的所有想象。它就像是那种成绩稳定、品行端正、让家长无比放心的“别人家的孩子”。

为什么沃尔格林曾是教科书般的投资标的?

简单易懂的生意

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都曾强调,投资自己能够理解的生意至关重要。沃尔格林的商业模式就非常直观:开药店。它的核心业务是零售药房,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同时搭配销售健康消费品、个人护理产品、食品杂货等。 这种生意的优点显而易见:

坚固的“护城河”

护城河,即竞争优势,是保护一家公司免受竞争对手侵蚀的无形壁垒。沃尔格林曾经拥有几条深邃的护城河:

持续增长的复利机器

在巅峰时期,沃尔格林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复利机器”。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和网络,不断将利润进行再投资——开设新店。每一家新店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然后这些新的利润又被投入到开设更多的门店中。这种“开店-盈利-再投资开店”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的长期持续增长。 同时,公司慷慨的股东回报政策也备受赞誉,曾连续数十年提高股息,是著名的“股息贵族”成员之一,为长期持有的股东创造了丰厚的回报。

芒格的“甜蜜”遗憾

谈到沃尔格林,就不能不提查理·芒格与它的故事。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价值投资从“捡烟蒂”的格雷厄姆时代,向量更看重企业质量的巴菲特与芒格时代演进的核心思想。 芒格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早期的一大投资失误,就是没有在看懂了沃尔格林的伟大之后,重仓买入。他将其与他和巴菲特最得意的一笔收购——喜诗糖果(See's Candies)相提并论。 他发现,沃尔格林和喜诗糖果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1. 强大的品牌: 两者都在各自的领域拥有金字招牌,消费者愿意为其品牌支付溢价。
  2. 定价权: 由于品牌和消费者信任,它们都能在不损失客户的情况下,温和地提高产品价格以对抗通货膨胀。
  3. 资产回报率(ROA/ROE): 它们可以用很少的增量资本投入,就创造出很高的利润回报。沃尔格林每开一家新店,就像印钞机一样开始贡献现金流。

芒格的遗憾在于,当时的他们虽然已经认识到沃尔格林是一家“A+”级的公司,但仍然受到早期格雷厄姆“捡便宜货”思想的束缚,因为其股价看起来“不那么便宜”(比如市盈率在20倍左右),而错过了以一个公允价格买入一家伟大公司并长期持有的机会。他后来总结的教训是:“用一个普通的价格买一家出色的公司,要比用一个出色的价格买一家普通的公司好得多。” 沃尔格林的故事,正是这句投资圣经的最佳注脚。

“老朋友”的新烦恼

然而,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王者。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这位曾经的“模范生”开始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坚固的护城河似乎也出现了裂缝。

护城河正在被侵蚀吗?

曾经让沃尔格林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受到全方位的冲击。

一次代价高昂的“联姻”

除了外部环境的恶化,沃尔格林自身的一次重大战略决策也备受争议。为了寻求全球化增长,公司分步收购了欧洲医药巨头联合博姿(Alliance Boots),最终在2014年合并成为“沃尔格林联合博姿”。 这笔交易的初衷是美好的:强强联合,打造全球医药零售航母。但现实却很骨感:

  1. 协同效应不及预期: 跨国整合的难度远超想象,尤其是在文化、监管、市场环境迥异的欧美市场之间。预想中的规模采购优势和运营效率提升并未完全实现。
  2. 沉重的债务负担: 巨额收购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在后续面临行业变革需要投入资金进行转型时,显得捉襟见肘。
  3. 英国市场的拖累: 联合博姿的核心业务在英国,而英国市场近年来饱受脱欧(Brexit)和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改革的困扰,增长乏力,反而成为了集团的拖累。

内外夹击之下,沃尔格林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股价也一路走低,让许多基于其历史辉煌而买入的投资者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投资启示录

沃尔格林从“模范生”到“问题学生”的转变,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

  1. 1. 伟大的公司 ≠ 伟大的投资

这是最核心的一课。即使是像沃尔格林这样公认的伟大公司,如果你买入的价格过高(比如在市场情绪最高涨、市盈率达到历史高位时买入),或者在其基本面发生永久性恶化后买入,都可能导致糟糕的投资回报。价格永远是价值投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 2. 护城河不是永恒的,需要动态审视

商业竞争是动态的。昨天看起来坚不可摧的护城河,可能因为技术变革、模式创新或竞争格局的改变而迅速瓦解。投资不是买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躺赢”,而需要持续地跟踪和评估公司的竞争优势是否依然存在,是否在被加强或削弱。

  1. 3. 警惕“价值陷阱”(Value Trap)

当一家昔日的明星公司股价大幅下跌,估值看起来很“便宜”时,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冲进去抄底,而是冷静地问自己:这是暂时的困境,还是永久的沉沦?如果公司所在的行业正在被颠覆,或者其核心竞争力已经丧失,那么低估值就是一个诱捕投资者的“陷阱”。沃尔格林近年的股价表现,对许多抄底者来说,就颇有价值陷阱的意味。

  1. 4. 理解“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的真正含义

看似简单的药店生意,背后其实牵涉到复杂的药品供应链、保险支付体系、政府监管政策等专业知识。当CVS和保险公司合并,当亚马逊携技术入局,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如果你不能深刻理解这些变化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影响,那么这家公司可能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圈范围。投资的成功,来源于对自己所理解事物的深度把握,而非广度的涉猎。 总而言之,沃尔格林的故事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价值投资的辉煌与挑战。 它告诉我们,要尊敬那些能够长期创造价值的伟大企业,也要对商业世界的残酷无常保持敬畏;要为一家好公司支付公允的价格,更要警惕为昨日的荣光支付过高的代价。对于每一位行走在投资路上的普通人而言,读懂沃尔格林,或许比读懂十家当下最热门的科技公司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