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郎 (Swiss Franc, CHF) 瑞郎,全称瑞士法郎,是瑞士和邻国列支敦士登的法定货币,由瑞士国家银行 (Swiss National Bank, SNB) 发行。在全球外汇市场的大家庭里,瑞郎或许不是交易量最大的那个,但它绝对是名气最响、地位最独特的成员之一。它被誉为全球最稳健的货币之一,是投资者在惊涛骇浪的市场中寻求庇护的首选港湾,享有“传统避险货币”的至高荣誉。这份荣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背后一个多世纪的政治中立、坚如磐石的经济基础、审慎的货币政策以及曾经与黄金挂钩的历史渊源。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理解瑞郎,就像理解一家拥有无形但坚固“护城河”的伟大公司。
当全球市场风雨飘摇、黑云压城时,资本就像受惊的鸟群,会本能地飞向最安全的地方。而瑞郎,就是那个屹立在风暴中心的“诺亚方舟”。它凭什么能获得全球投资者的这份终极信任呢?
瑞郎的强大,首先源于其母国——瑞士的强大。一个国家的货币,本质上是这个国家经济和信用的“股票”。而瑞士这张“股票”,基本面堪称完美。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各国货币纷纷与黄金脱钩,但瑞郎是最后一个与黄金保持法律联系的主要货币。直到2000年,瑞士宪法中仍规定瑞郎必须有40%的黄金储备支持。尽管这一规定后来被废除,但“瑞郎背后有黄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时至今日,瑞士国家银行依然持有巨量的黄金储备,按人均计算位居世界前列。这就像一位富豪,虽然不再天天把金条摆在桌上,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家地窖里藏着金山。这种实实在在的贵金属储备,为瑞郎的币值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撑和最终的信用背书,完美契合了价值投资者对于资产背后应有实体价值支撑的追求。
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曾是其金融业的“核武器”。虽然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有所松动,但其悠久的历史为瑞士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巨额财富。这些寻求安全和私密的资金长期停泊在瑞士,兑换成瑞郎,极大地增加了对瑞郎的需求,也巩固了其作为全球资金“保险箱”的地位。
了解了瑞郎的“英雄背景”,一个实际的问题是: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看待和使用它?
瑞郎在投资组合中的核心角色是防御。它就像一艘远洋巨轮底部的压舱石,平时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在遭遇风浪时,它能确保船只不会轻易倾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获得瑞郎的“极致安全”也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极低的收益率。 为了防止因避险资金过度涌入导致瑞郎过快升值,从而打击本国出口(瑞士商品在国际上会变得更贵),瑞士国家银行长期维持着极低的、甚至是负的利率。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瑞郎绝非用来投机炒作、追求一夜暴富的工具。它的波动性通常低于股票、大宗商品甚至其他一些主要货币。投资瑞郎,更像是践行巴菲特那句著名的投资准则:“第一条,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值——在混乱时期保全你的购买力,而不是创造惊人的回报。期待瑞郎在短期内价格翻倍是不切实际的。
对于身处中国的普通投资者,直接投资瑞郎有几种常见途径。
“安全”是相对的,任何投资都没有绝对的保险箱。 2015年1月15日发生的事件,就是对所有瑞郎投资者的一次深刻教育。
总结而言,对于一位价值投资者,瑞郎在你的认知框架中应该占据如下位置: 它不是一支能带来超额回报的成长股,而更像是一份投资组合的“财产保险”。你购买它,不是为了看它能涨多少,而是为了在你投资组合的其他部分(如股票)遭受重创时,它能站出来,为你挽回一部分损失,提供宝贵的流动性和心理慰藉。 评估瑞郎的价值,不应只看其孱弱的利息收益,而应着眼于其在极端风险事件中保存购买力的非凡能力。当你决定配置一部分资产到瑞郎时,你问自己的问题不该是“我能赚多少?”,而应该是“在最坏的情况下,它能帮我守住多少?”。这,就是瑞郎穿越百年风云,带给价值投资者最朴素也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