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 (Leasing) 简单来说,租赁就是一种“以租代买”的合约安排。根据这份合约,资产的所有者(出租人)同意在特定时期内,将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承租人),承租人则需要为此定期支付租金。这种模式在商业世界里无处不在,小到公司的打印机,大到航空公司的飞机机队,都可能是租来的。对企业而言,租赁是一种重要的融资和资产管理工具,它使得企业无需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购买资产,就能获得其使用权。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一家公司的租赁策略,是看透其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模式的关键一环。租赁主要分为两大类: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者在性质和会计处理上有着天壤之别。
想象一下租房,你就基本理解了租赁。房东是出租人,你是承租人,房子是租赁的资产,你按月支付的房租就是租金。企业租赁的逻辑完全一样,只不过“房子”换成了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办公楼宇等生产经营所需的资产。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承租人避免了巨额的初始资本开支。一家初创航空公司不必掏空家底去买飞机,可以通过租赁迅速组建机队;一家零售商也不必花钱买下所有门店物业,可以通过租赁快速扩张。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经营灵活性。
虽然都是“租”,但不同的租赁合同,其经济实质可能完全不同。这就好比,有些租房合同到期后你可以低价买下这套房,而另一些则纯粹是临时居住。
融资租赁更像是一种分期付款购买资产的融资行为。它的特点通常包括:
对投资者来说,融资租赁比较透明,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被当作债务处理,能真实反映公司的杠杆水平。
经营租赁则更接近我们日常理解的“短租”。它的特点是:
重要提醒: 随着新的租赁会计准则(IFRS 16和ASC 842)的全面实施,这场“捉迷藏”游戏已经结束了。新准则要求,除了少数短期或低价值的租赁外,绝大部分经营租赁也必须“入表”,即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理解了租赁的本质和会计变化后,价值投资者可以更深刻地审视一家公司。
新会计准则让投资者的工作变得更简单也更重要。过去,分析师需要费力地从财报附注中估算经营租赁所隐藏的债务。现在,这些信息直接呈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一家公司大量使用租赁,并不必然是坏事。你需要辨别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除了分析承租人,你也可以反过来投资出租人——也就是租赁公司。这类公司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金融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