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一位特立独行的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制度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虽然他从未在华尔街工作,也未曾写过一本关于股票投资的指南,但他的理论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深刻剖析了驱动人类经济行为的底层心理和社会动机。他提出的“炫耀性消费”和“凡勃伦商品”等概念,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市场中那些看似非理性的狂热与泡沫,从而在这个充满人性弱点的博弈场中保持清醒,发现真正的价值。
想象一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所有经济学家都在绘制复杂的供需曲线,试图用冰冷的数学公式解释世界时,有这么一位学者,他更像个人类学家,默默地蹲在角落,观察着富人们如何花钱,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像病毒一样在社会中传播。这个人就是索尔斯坦·凡勃伦。 他出身于挪威移民家庭,在学术界一生都显得格格不入。他的文风晦涩而又充满讽刺,他的思想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资本主义。在他最著名的著作《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中,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财富和消费背后隐藏的社会地位竞赛。 你可能会问,一个多世纪前“愤世嫉俗”的大学教授,和我们今天做投资有什么关系?关系重大。因为沃伦·巴菲特曾说,投资成功需要“正确的思想框架”和“情绪的稳定”。凡勃伦的理论,恰恰就是帮助我们构建这种思想框架的绝佳工具。他不是教你如何读财报,而是教你如何“读懂人心”,尤其是读懂市场中那些由贪婪、嫉妒和虚荣驱动的集体行为。
凡勃伦就像一个手持三棱镜的观察者,将看似单一的“市场行为”分解成炫目的光谱,让我们看清其中人性的成分。他的几个核心概念,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绝佳的避坑指南和思想武器。
凡勃伦创造的“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这个词,可能是他最广为人知的贡献。
这种“炫耀”心理在股市中同样存在。很多时候,一只股票之所以被热捧,并不完全因为其基本面有多么出色,而是因为它成了一种“社交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