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约翰·伯尔·威廉姆斯

约翰·伯尔·威廉姆斯 (John Burr Williams, 1899-1989),美国经济学家与证券分析师,被誉为“现代估值理论之父”。他犹如投资界的一位炼金术士,首次将看似虚无缥缈的股票价值,用严谨的数学公式和逻辑清晰地定义了出来。在其划时代的著作《投资价值理论》中,威廉姆斯提出了一个颠覆当时华尔街认知的核心思想:任何一项投资的价值,等于其未来所有现金流的现值之和。这一思想直接催生了股利贴现模型 (DDM),为后来的价值投资理论体系,特别是内在价值的计算,提供了坚不可摧的“第一性原理”。可以说,没有威廉姆斯,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或许将失去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石。

谁是约翰·伯尔·威廉姆斯?

在投资思想的星空中,约翰·伯尔·威廉姆斯或许不是最闪亮的那颗星,但他绝对是为其他巨星(如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指明方向的“北极星”。他是一位学者,而非华尔街的交易员,他的思想诞生于学术的象牙塔,却最终成为了指导实践的强大武器。

一位“不合时宜”的学术先驱

威廉姆斯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将自己的博士论文扩展成了后来名垂青史的《投资价值理论》。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思想显得极为“不合时宜”。 当时,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的重创,整个市场都沉浸在对价格波动的痴迷与恐惧之中。人们普遍认为,投资就是预测市场先生下一步的情绪,低买高卖,赚取差价。所谓的“价值”,不过是“别人愿意出多少钱”的同义词。在这样的背景下,威廉姆斯却冷静地提出,我们应该忽略市场的短期喧嚣,去探寻一个独立于市场价格的、客观存在的“内在价值”。 有趣的是,他那篇充满创见的博士论文,最初竟被哈佛经济学院拒绝了。理由是,论文内容过于关注金融市场和股票,不属于“纯正”的经济学研究范畴。这个小插曲恰恰反映出,威廉姆斯的思想是多么超前——他将严谨的经济学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一个被认为是投机和赌博的领域,为投资这门“艺术”注入了科学的灵魂。

思想的“炼金石”:《投资价值理论》

1938年,这本历经波折的著作终于出版。它没有复杂的图表,也没有预测市场的神秘代码,有的只是清晰的逻辑和严密的推导。其核心思想,威廉姆斯称之为“投资价值评估定律” (Law of the Valuation of Investment),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一项资产的价值,由其持有期间能够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并以适当的利率折算成的现值决定。 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些学术化,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理解它:

这只“鹅”就是公司,而“金蛋”就是公司未来能派发给股东的股利或自由现金流。威廉姆斯通过这本书,彻底将投资的焦点从“价格博弈”拉回到了“价值评估”

威廉姆斯的核心思想:价值的“第一性原理”

威廉姆斯的理论,就像物理学中的牛顿定律,为我们理解投资世界提供了一个最底层的逻辑框架。

股利!股利!还是股利!——股利贴现模型(DDM)

基于上述“下金蛋的鹅”的逻辑,威廉姆斯提出了著名的股利贴现模型 (Dividend Discount Model, 简称DDM)。这是他思想最直接、最经典的数学表达。其简化公式如下: 股票价值 (V) = 明年预期股利 (D1) / (折现率 (k) - 股利增长率 (g)) 让我们把这个公式“翻译”成大白话:

这个公式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公司的基本面(分红能力、成长性)和投资者的要求(回报率、风险评估)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用一个简洁的数学形式,给出了股票价值的逻辑答案。 “那不分红的公司,比如很多科技公司,价值就是零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对DDM模型最常见的质疑。威廉姆斯的理论框架远比这个简化公式要广阔。他强调的是未来所有现金流。股利只是现金流返还给股东的一种最直接形式。对于不分红的公司,它们将利润进行再投资,是为了未来能产生更多的现金流,派发更多的(潜在)股利。因此,现代估值理论将DDM扩展为了更通用的现金流贴现模型 (DCF),将“股利”替换为企业能够自由支配的现金,其内核思想与威廉姆斯一脉相承。

“内在价值”:价值投资的罗塞塔石碑

在威廉姆斯之前,“价值”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而他,第一次为“内在价值” (Intrinsic Value) 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定义。

价值投资的精髓,就是当小狗(价格)因为过度兴奋或恐惧,远远跑离主人(价值)时,发现并利用它们之间的差距。而威廉姆斯,正是那个递给我们望远镜,让我们能清晰看到主人位置的人。巴菲特的名言:“价格是你支付的,价值是你得到的”,正是对威廉姆斯思想最精炼的概括。

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理解威廉姆斯的思想,对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不仅仅是学习一个估值模型,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正确的投资世界观。

像买一家公司一样买股票

这是威廉姆斯理论带给我们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启示。当你买入一只股票时,请忘记它只是屏幕上跳动的代码。你要想象自己正在签署一份合同,买下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

学会“折现”思维,看穿时间的迷雾

威廉姆斯的模型核心是“折现”,这是一种穿越时间迷雾的思维方式。它告诉我们,未来是不确定的,承诺是有成本的

关注现金流,而非会计利润

虽然威廉姆斯最初聚焦于股利,但其本质是对现金的强调。对于现代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要格外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

总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约翰·伯尔·威廉姆斯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巨人。尽管他提出的DDM模型在具体应用上有其局限性(例如,难以精确预测未来增长率和选择合适的折现率),但这丝毫不影响其理论框架的奠基性地位。 他就像投资界的欧几里得,用几条简单的公理(如“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折现”),推导出了一整套严谨的几何学体系(现代估值理论)。后来的价值投资大师,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再到查理·芒格,无不是在他搭建的这个理性框架之上,构建起自己的投资大厦。 对于每一位渴望在投资道路上行稳致远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学习约翰·伯尔·威廉姆斯,就是回归投资的本源。他的思想是一座灯塔,能帮助我们在市场波涛汹涌的迷航中,始终锚定“价值”这个永恒不变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