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绩效费

绩效费(Performance Fee),又称“业绩报酬”,是基金经理或其他投资管理人根据其管理的投资组合的盈利表现而收取的一种浮动费用。它就像是给基金经理的“奖金”,只有当投资组合的绝对收益或超越某个基准(如市场指数)时,管理者才能按约定比例分享一部分利润。这种收费结构旨在激励基金经理创造更高回报,使其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如果基金不赚钱,投资者通常就无需支付这笔费用。

绩效费是如何计算的?

绩效费的计算并非简单地“赚钱就分”,为了保护投资者,行业内通常会设立一些复杂的机制。其中最核心的两个概念是“高水位线”和“收益率门槛”。

高水位线(High-Water Mark)

高水位线”可以理解为基金净值的历史最高点。基金经理只有在带领基金净值创下新高之后,才能就超出历史最高点的部分计提绩效费。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游戏里的“最高分记录”。

这一机制确保了投资者不会为“收复失地”的过程重复付费。

收益率门槛(Hurdle Rate)

收益率门槛”是指基金必须达到的最低年化收益率。只有当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这个“门槛”,基金经理才能对超额部分收取绩效费。这个门槛通常是一个固定的百分比(如5%)或与某个市场利率挂钩(如一年期国债利率)。 举个例子,如果一只基金设定了5%的收益率门槛:

常见的“2-20”收费结构

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领域,一种被称为“2-20”的收费结构非常有名。

作为投资者,我该如何看待绩效费?

绩效费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优点,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优点:利益捆绑

最显著的优点是激励相容。当基金经理的收入与投资者的回报直接挂钩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发现优质的投资机会,为投资者创造更高的收益。这种“有钱一起赚”的模式,让双方站在了同一条船上。

缺点:潜在风险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

一位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在看待绩效费时,会保持审慎和批判的态度。 沃伦·巴菲特就曾多次批评对冲基金行业过高的收费侵蚀了投资者的长期回报。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理想的激励机制应该鼓励长期的、可持续的卓越表现,而非昙花一现的短期暴利。 因此,价值投资者在选择委托理财产品时,会特别关注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