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发行注册制 (Registration-based IPO System),是股票发行的一种制度。它与我们熟知的核准制相对,其核心理念是把公司好坏的判断权真正地交给市场。在这种制度下,监管机构的角色从“审判官”转变为“裁判员”。他们主要负责审查公司提交的申请文件是否齐全、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即进行形式审查。只要公司“把该说的都说了,且保证说的是真话”,就可以上市。至于这家公司到底值不值得投资,股价是高是低,则由投资者们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来投票决定。
要理解注册制,最好的方式是看它和前辈“核准制”的区别。
这个转变的本质,是将选择权和判断风险的责任,从监管者手中交还给市场和投资者。监管的核心从事前把关,转向了事中和事后的持续监督。
过去在核准制下,IPO名额稀缺,上市难于上青天。物以稀为贵,导致了“打新”几乎稳赚不赔,投资者往往不关心公司本身质地,只要是新股就蜂拥而上。注册制降低了上市门槛,股票供给大幅增加,破发(股价跌破发行价)成为常态。这会倒逼投资者放弃投机炒作,回归到研究公司基本面的价值投资正道上来。
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它要求上市公司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自己的商业模式、财务状况、潜在风险等“家底”说清楚、讲明白。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就是最宝贵的“矿产”。有了更透明、更详尽的信息,他们才能更精准地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
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必然伴随着更严格的退市制度。有进有出,才是健康的市场。过去一些业绩差、没有前景的公司,可以凭借“上市资格”这个壳资源待在市场里“苟延残喘”,甚至被投机者“炒壳”。在注册制下,这样的“僵尸企业”和“垃圾股”将加速被市场淘汰。这使得投资者必须擦亮眼睛,将资金投向那些真正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面对注册制带来的新时代,普通投资者需要更新自己的投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