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 (Maimai),一款立足于中国的职业成长与社交平台。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专为职场人士打造的、更加本土化和生活化的“领英 (LinkedIn)”。它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实名职业认证”和“人脉网络共享”机制,构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商业社交环境。在这个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拓展职业人脉、寻找工作机会,还能匿名或实名地分享行业见解、公司内幕和薪资待遇,使其成为了解中国职场生态,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脉脉本身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商业案例,也是一个洞察其他投资标的“基本面”的独特工具。它的商业模式深度绑定了“网络效应”这一强大的护城河,其平台沉淀的用户数据和行业信息构成了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理解脉脉,不仅仅是了解一家公司,更是借此深入学习如何在一个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去发现和评估那些由“人”和“信息”构成的、难以被量化的企业价值。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们审视一家公司时,最关心的是它是否拥有一条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以抵御竞争对手的侵蚀。脉脉的护城河并非由钢筋水泥建成,而是由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所交织出的网络、数据和品牌认知构成。
网络效应是理解脉脉这类平台公司价值的关键。简单来说,就是平台的用户越多,平台对每个用户的价值就越大,从而吸引更多新用户加入,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这在经济学上也被称为“需求方规模经济”。 想象一下,你刚加入一个只有你和你朋友两个人的社交网络,它的价值几乎为零。但如果这个网络囊括了你所在行业的所有顶尖人才、潜在雇主和合作伙伴,它的价值便不可估量。这就是网络效应的魔力。 脉脉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将用户的真实职业身份作为网络的基础节点,并通过算法将一度、二度人脉关系链清晰地展示出来。
这两方互相吸引,互相增强,一旦平台的规模达到某个“引爆点”,后来者就很难追赶。这就好像腾讯的微信一样,当你的亲朋好友、同事客户都在使用它时,你几乎不可能迁移到另一个即时通讯工具上。
这条由网络效应构筑的护城河,使得脉脉在专业社交领域建立起了强大的先发优势。
如果说网络效应是脉脉的骨架,那么数据和信息就是流淌其中的血液。在信息时代,数据是驱动商业决策和创造价值的核心资产。
这些独家且持续更新的数据资产,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构成了脉脉另一条深深的护城河。
当人们想了解一家公司的真实情况,或者在跳槽前做背景调查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想到“上脉脉看看”。这种强大的品牌心智,是公司长期经营积累下的宝贵无形资产。 在中国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脉脉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职场身份的象征,一个获取行业情报的社区。这种品牌认知一旦建立,就会产生巨大的惯性,让用户倾向于留存,也让新用户在有相关需求时第一时间选择它。这与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快乐水”形象,或者苹果公司在科技爱好者心中建立的“创新”与“高端”的标签,本质上是相通的。
分析完脉脉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提炼出哪些可以指导我们投资实践的普适性原则。这正是《投资大辞典》的价值所在——不仅解释概念,更启发思考。
沃伦·巴菲特反复强调,投资者必须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这意味着,你只投资于自己能够理解的生意。脉脉就是一个绝佳的试金石。 在决定是否投资一家类似脉脉的公司之前,你应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只有当你能清晰、自信地回答这些问题时,这家公司才算真正进入了你的能力圈。否则,无论它的故事听起来多么诱人,都应该果断放弃。
本杰明·格雷厄姆时代的价值投资,更多关注的是厂房、设备、库存等有形资产,强调以低于清算价值的价格买入。但在今天,许多最伟大的公司,其核心价值恰恰在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产。 脉脉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分析一家现代企业时,必须具备一双能够“透视”资产负债表的眼睛,去发现那些被传统会计准则低估甚至忽略的价值。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训练自己评估这些无形资产的能力,因为它们才是决定一家公司长期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的根本所在。
价值投资并非只买便宜的“烟蒂股”,同样也拥抱“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公司的未来成长性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对潜在的风险保持警惕。 以脉脉为例:
一个成熟的价值投资者,既要能看到星辰大海的机遇,也要能看清暗流涌动的礁石。
通过对“脉脉”这个词条的深度剖析,我们希望您能带走以下三点实用的投资启示。
在当今世界,创造“连接”的公司拥有巨大的潜力。无论是连接人与人(如脉脉、微信),连接人与信息(如百度、谷歌),还是连接人与商品(如阿里巴巴、亚马逊),这些平台型公司一旦成功建立起强大的网络效应,往往能享受超额的利润和持久的竞争优势。在你的投资组合中,可以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正在编织强大“网络”的企业。
投资的本质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就必须对企业有足够深入的了解。脉脉这样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调研视角。在研究一家消费品公司时,除了阅读财报,你还可以去电商平台看用户评价;在研究一家科技公司时,你可以去脉脉上看看它的员工是如何评价自己的雇主、讨论公司的战略和产品的。这种来自一线的、未经修饰的信息,有时比分析师报告更能揭示公司的真实面貌。记住彼得·林奇的教诲:用你的双脚和双眼去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