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在投资世界,这所大学的名字远不止是一个学术机构。它是一个思想流派的代名词,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圣地”,也是价值投资理念最强有力的“反对派”大本营。它旗下的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犹如一座理论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影响华尔街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思想武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有效市场假说、理性人假设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理解芝加哥大学的这些核心思想,就如同研究一位棋艺高超但路数迥异的对手,虽不必全盘接受,但洞悉其招式,方能更好地行走于市场江湖。
坐落于美国“风城”芝加哥的这所私立研究型大学,自1890年创校以来,就以其严谨、开放甚至“好斗”的学术氛围闻名于世。尤其在经济学领域,它的影响力无人能及。截至21世纪20年代,已有超过三十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在此学习或任教,密度之高,令人咋舌。这不仅仅是学术荣誉的堆砌,更意味着这里诞生了一套完整且极具影响力的经济思想体系——芝加哥学派。 这个学派崇尚自由市场,坚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强调数学和统计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对货币主义的阐述,到尤金·法玛(Eugene Fama)对市场效率的定义,芝加哥大学的学者们用一套冰冷、精确、逻辑严密的理论框架,试图为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建立一个理性的数学模型。这套模型,与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笔下那个情绪化、时而躁狂时而抑郁的“市场先生”(Mr. Market)形象,形成了鲜明而深刻的对立。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理解芝加哥学派对投资世界的影响,无需啃下厚厚的学术专著,只需了解他们的“三大法宝”。这三件法宝共同构建了一个“完美市场”的理论图景,它与价值投资所描绘的那个充满“错误定价”的市场,恰似一场冰与火之歌。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芝加哥学派的皇冠明珠,也是对主动型投资者最“扎心”的理论。
理性人假设(Rational Man Hypothesis)是整个古典经济学和芝加-哥学派理论体系的基石,听起来十分“高大上”。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由芝加哥大学的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理论为一句古老的投资谚语赋予了严谨的数学外衣。
面对如此强大、系统且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价值投资者该如何自处?是全盘否定,还是兼收并蓄?答案是后者。一个成熟的价值投资者,应该像一位武林高手,既要精通本门派的内功心法,也要了解对手的招式路数。
价值投资者可以也应该怀疑有效市场假说。市场的历史一再证明,泡沫和崩盘、非理性的狂热和恐慌是反复出现的,这本身就是对EMH的有力挑战。但是,我们必须对市场的“大部分时间的有效性”心存敬畏。这意味着,真正被低估的“烟蒂”或“成长股”是稀有的,找到它们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卓越的见识。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为价值投资者设定了一个极高的“举证”门槛:你凭什么认为自己比市场更聪明?这个问题,能让你在每次做出投资决策前更加审慎。
尽管价值投资大师们可能对过度分散持保留意见,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关于风险和相关的思考,对所有投资者都有益。
今天,基于芝加哥学派理论的被动投资和量化交易,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数以万亿计的资金跟随着指数基金被动地买卖,大量的算法交易在毫秒间执行着基于模型的指令。理解EMH和MPT,能帮助你理解这股庞大力量的行为模式。当市场因为指数基金的季度调整而出现某些股票的非理性抛售时,你可能会发现别人眼中的“噪音”,正是你眼中的机会。你知道市场上的大部分“理性人”在玩什么游戏,就能更好地利用他们的盲点,找到属于价值投资的机会。
芝加哥大学及其学派,对于价值投资而言,并非敌人,而是一位可敬的、值得终身学习的对手。它的理论像一面光滑的镜子,照见了市场的理想状态,也反衬出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完美。 正是因为有效市场假说如此强大,才使得每一次通过深度研究发现的价值洼地显得如此珍贵;正是因为理性人假设如此深入人心,才使得利用大众非理性的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策略如此有效。 对于一名行走在价值投资之路上的探索者来说,芝加哥大学就像一位永远在健身房另一端用惊人重量卧推的壮汉。他可能练的不是你的路子,但他的存在本身,就让你不敢有丝毫懈怠,并促使你把自己的每一次“举重”——每一次投资决策——都做得更扎实、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