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 (NIO Inc.) 是一家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于2014年11月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等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蔚来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其独特之处不仅在于高端的产品定位,更在于其创新的“电池即服务”BaaS (Battery as a Service) 商业模式、庞大的换电站网络,以及深度绑定的用户社群生态。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蔚来是一个充满魅力又极具挑战的复杂案例,它既展现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雄心,也暴露了新兴企业在通往盈利之路上必经的荆棘与考验。

蔚来:不仅仅是“中国特斯拉”

当我们谈论电动汽车时,特斯拉 (Tesla) 总是那个绕不开的名字。许多人习惯性地将蔚来称为“中国特斯拉”,这固然体现了蔚来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但却也可能遮蔽了其独特的商业逻辑和战略构想。理解蔚来,需要我们深入其肌理,看透其三大核心支柱。

豪华定位与“用户企业”的梦想

从诞生之日起,蔚来就将自己的品牌锚定在豪华市场。它的对标对象不是普通的家用轿车,而是宝马奔驰奥迪(BBA)等传统豪华品牌。

“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能源体系

如果说用户社群是蔚来的“软实力”,那么其能源补给体系,特别是换电技术,就是其最硬核的“黑科技”。

“烧钱”的研发与全栈自研的野心

蔚来的梦想不止于此。为了在未来的智能电动车时代占据领先地位,蔚来在研发上投入了巨额资金,坚持“全栈自研”。这意味着从底层的整车操作系统、自动驾驶技术、芯片,到上层的应用程序,蔚来都希望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模式在短期内会急剧推高研发费用,影响公司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但从长远看,一旦技术壁垒形成,将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优势,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并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价值投资视角审视蔚来

对于遵循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教诲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分析蔚来就像是在解一道复杂的谜题。它的商业模式充满想象力,但现实的财务数据却也令人担忧。

护城河:是深是浅,是真是幻?

巴菲特曾说,他寻找的是“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经济城堡”。蔚来的护城河在哪里?

风险与挑战:绕不开的“三座大山”

投资不仅仅是看到光明的前景,更要评估潜在的风险。

估值: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如何为一家持续亏损、但又拥有巨大潜力的公司估值,是投资界的一大难题。

投资启示

蔚来汽车是一个典型的成长型投资标的,它挑战着传统价值投资的框架。投资它,更像是一场风险投资。

  1. 认知能力圈: 投资蔚来需要投资者对电动汽车行业、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乃至用户运营和社群经济有深刻的理解。这是一个技术和商业模式快速迭代的行业,远远超出了普通投资者的能力圈
  2. 投资还是投机: 投资蔚来,本质上是投资其“用户企业+换电体系”的梦想能够最终实现,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可持续的自由现金流。这是一个基于未来遥远预期的判断,带有很强的预测成分。格雷厄姆提醒我们,“投资业务的实质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优秀的公司,而投机则是期望某人会以更高的价格从你手中买走它。” 投资者需要扪心自问,自己购买蔚来股票的决策,更多是基于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分析,还是对短期股价上涨的期待。
  3. 安全边际的思考: 对于这样一家高增长、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公司,即便你坚信其前景,也必须思考价格是否合理。当前的价格是否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如技术路线失败、竞争加剧、融资不畅等)留出了足够的缓冲垫?

总而言之,蔚来汽车是一家充满魅力和创新精神的公司,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出行的美好蓝图。然而,从蓝图到现实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与迷雾。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欣赏它的创新精神的同时,更应保持一份审慎和客观,耐心等待其商业模式被证明、护城河被夯实,以及最重要的——一个能够提供足够安全边际的价格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