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萌 (Yang Meng),安克创新(Anker Innovations)的创始人兼CEO。他是一位在中国乃至全球商界都颇具代表性的“新生代”企业家。与许多长袖善舞、长于资本运作的商界前辈不同,阳萌的底色是一位严谨的工程师,他的商业哲学深深植根于产品主义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他从谷歌(Google)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到白手起家创办一家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其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创业史。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阳萌和他的安克创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展示了如何将“长期主义”的价值观融入企业经营,从而创造出真正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和坚固的护城河。
阳萌的职业生涯起点,是许多程序员梦寐以求的殿堂——谷歌。这段经历不仅为他提供了优渥的薪酬,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他对产品、技术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然而,稳定的“大厂”生活并未消磨掉他内心的创业冲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笔记本电脑的配套电池价格昂贵且质量平平,这让他嗅到了商机。他敏锐地意识到,在广阔的消费电子配件市场,存在着大量“有品类,无品牌”的空白地带,消费者渴望用合理的价格买到高品质的产品。
2011年,阳萌做出了一个令旁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辞去谷歌的工作,回国创业。他没有选择当时火热的社交或电商赛道,而是扎进了看似“不起眼”的充电配件领域。他与几位同样来自谷歌的伙伴,在长沙的一间民房里,开启了安克创新的征程。 最初,公司的主战场是线上的亚马逊(Amazon)平台。当时的跨境电商领域,充斥着大量追求短期利润的“铺货”型卖家,他们通过低价和信息差赚钱,对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毫不在意。阳萌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坚信,唯一可持续的竞争力,来自于能为用户创造真实价值的卓越产品。 这种理念驱动着安克创新从第一天起就死磕产品细节。小到一个充电器的手感、指示灯的亮度,大到电池的安全性与耐用性,团队都投入了远超同行的研发精力和成本。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产品主义”,让Anker品牌在亚马逊上迅速积累起口碑,从众多“白牌”卖家中脱颖而出,成为用户信赖的代名词。
从充电宝、充电器、数据线起家,安克创新稳扎稳打,逐步将业务拓展到智能家居(eufy)、智能投影(Nebula)、音频设备(Soundcore)等多个领域。每进入一个新领域,安克都秉持着同样的策略:
这种“先深后广”的扩张路径,完美诠释了投资大师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所强调的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原则。阳萌没有盲目追逐风口,而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精耕细作,建立起核心优势后,再谨慎地向外延伸。
如果说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优秀公司,那么阳萌的商业实践,就是一部关于如何亲手“挖掘”护城河的教科书。他的核心武器,就是他反复提及的“长期主义”。
在阳萌看来,企业的护城河不是靠营销故事或资本壁垒堆砌的,而是由一个个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构筑而成。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安克创新的价值根基非常扎实。它的品牌溢价并非来自空洞的广告,而是源于实实在在的优越体验。这是一种最朴素也最坚固的护城河。
在亚马逊的生态里,“流量”是生存的关键。许多卖家沉迷于研究平台的算法和广告投放技巧,试图走捷径获取短期销量。阳萌则认为,品牌才是对抗平台霸权、穿越流量周期的终极武器。 他将安克创新定位为一个全球化的消费品牌,而非一个简单的“亚马逊大卖”。从产品设计、包装到售后服务,都力求达到国际一流标准。当一个消费者因为购买了一个Anker充电器而获得良好体验后,他下次购买耳机或扫地机器人时,会很自然地想到Anker旗下的Soundcore或eufy品牌。这种由信任带来的交叉销售和复购,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获客成本,并形成了强大的品牌网络效应。 这种对品牌的长期投入,就好比种一棵树。短期内,它不如种一片速生的灌木见效快,但假以时日,它会长成一棵能够抵御风雨、提供荫蔽的参天大树。
阳萌与贝索斯一样,都将“顾客至上”奉为圭臬。贝索斯著名的“飞轮效应”理论,起点正是“提升客户体验”。阳萌的安克创新完美地实践了这一点:
这个正向循环一旦转动起来,就会拥有巨大的惯性,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投资者来说,识别出一家公司是否拥有这样自我强化的“飞落轮”,是判断其长期价值的关键。
阳萌是巴菲特的忠实信徒,他不仅阅读巴菲特的股东信(Shareholder Letter),更将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经营原则应用到了安克创新的管理中。
研究阳萌和安克创新的故事,普通投资者可以获得许多超越财报数字的深刻启示:
总而言之,阳萌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定实践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喧嚣与浮躁的时代,回归商业的本质——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依然是通往成功最可靠的路径。对于寻求长期回报的投资者来说,找到并投资于像阳萌这样的“价值创造者”,远比在市场的波涛中追涨杀跌要明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