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汽车(Renault S.A.)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法国跨国汽车制造商,总部位于巴黎附近的布洛涅-比扬古。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之一,雷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它不仅生产和销售“雷诺”品牌的各式车辆(包括轿车、卡车、拖拉机、巴士等),还通过其与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Nissan)和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组成的战略联盟——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enault-Nissan-Mitsubishi Alliance),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对于价值投资的信徒而言,雷诺汽车远不止是一个汽车品牌,它更像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教科书,生动地诠释了周期性行业的挑战、复杂股权结构的魅力与陷阱,以及在困境中寻找价值的艺术。
想象一下,你面前停着一辆优雅的法系古董车。它设计独特,充满个性,但同时也以“小毛病多”和“维修昂贵”而闻名。你是否愿意将它收入囊中?这取决于你是一位只想开车代步的普通人,还是一位懂得欣赏其内在价值、并有能力自己动手修复它的收藏家。 投资雷诺汽车,就有点像收藏这样一辆古董车。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周期性行业。建立生产线、研发新款车型需要投入天文数字般的资金,而汽车销量又与宏观经济的荣枯息息相关。经济繁荣时,人们乐于换车,车企业绩靓丽;经济衰退时,汽车则成为家庭预算中最先被砍掉的大宗消费品,车企业绩便一落千丈。这种过山车般的特性,使得雷诺这类公司的股价常常大起大落,也为那些信奉“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逆向投资者提供了舞台。 然而,舞台上不仅有聚光灯,也有无数的机关和陷阱。雷诺的故事,尤其是在它与日产结盟之后,变得异常复杂。理解这家公司,你需要成为一名侦探,拨开财务报表的迷雾;成为一名历史学家,洞悉法国政府与企业间的微妙关系;甚至还要成为一名戏剧评论家,品味其管理层上演的一幕幕“权力的游戏”。
要读懂雷诺,就绕不开那个曾经被誉为“成本杀手”、“车坛拿破仑”的传奇人物——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以及他一手缔造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20世纪末,日产汽车深陷债务危机,濒临破产。此时,雷诺伸出援手,收购了日产36.8%的股份,并派出了时任雷诺副总裁的戈恩前往拯救。戈恩大刀阔斧的改革(即“日产复兴计划”)使日产奇迹般地扭亏为盈。随后,通过复杂的交叉持股,雷诺和日产形成了紧密的联盟,后来三菱汽车也加入其中。 从商业逻辑上看,这个联盟堪称天才之作。
在戈恩的带领下,联盟一度问鼎全球销量冠军,成为商业院校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
然而,阳光之下亦有阴影。这个看似完美的联盟,其内部治理结构却异常复杂且脆弱。雷诺持有日产约43%的拥有投票权的股份,而日产仅持有雷诺15%的无投票权股份。这种不平等的股权关系,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更添变数的是法国政府的角色。作为雷诺的重要股东,法国政府时常会从国家利益(如保护本土就业、维持产业控制力)出发干预公司决策,这与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商业目标时有冲突。 最终,这场权力的暗战以戈恩于2018年在日本的戏剧性被捕而推向高潮。戈恩的倒台,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也彻底暴露了联盟内部深刻的文化冲突、利益分歧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巨大漏洞。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一个公司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产品和盈利能力,更取决于其治理结构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隐藏在联盟光环下的巨大不确定性,正是雷诺股价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资产。对于雷诺,最引人注目的“隐藏资产”莫过于其持有的日产股份。在很多时候,一个简单却惊人的计算会出现:
雷诺持有的日产股份的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 + 雷诺持有的其他金融资产价值 - 雷诺自身的全部负债 > 雷诺公司本身的总市值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你买入雷诺的股票,就相当于免费得到了它的主营汽车业务——遍布全球的工厂、成熟的销售网络、庞大的工程师团队以及“雷诺”这个百年品牌。这正是格雷厄姆所钟爱的烟蒂股(Cigar Butt)投资逻辑:在一个被丢弃的烟蒂上,还能免费吸上最后一口。 这种“部分加总估值法”(Sum-of-the-Parts Valuation)是分析雷诺这类复合型企业的关键。投资者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拆解公司的资产: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这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名言,是对周期性行业投资最精辟的总结。 投资雷诺的最佳时机,往往不是在它发布亮眼财报、销量节节攀升的时候,而是在经济衰退、人人看衰汽车行业、公司曝出亏损、股价跌至谷底的“至暗时刻”。因为在那个时候,股价已经过度反映了所有的坏消息。只要你相信人们终究还是需要汽车,经济周期终将复苏,那么在低点买入,就如同在冬天播下种子,等待春天收获的来临。当然,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逆向思考的勇气,以及对公司不会在此轮萧条中破产的信心。
巴菲特钟爱拥有宽阔护城河(Moat)的公司,即那些拥有强大竞争优势、能够抵御竞争对手侵蚀的企业。那么,雷诺的护城河是什么? 坦率地说,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整个汽车行业的护城河都算不上坚固。技术壁垒在逐渐消失,品牌忠诚度也在下降,激烈的价格战是常态。雷诺的优势在于其在欧洲市场的规模、与供应商的长期关系以及联盟带来的成本效益。 然而,当下的汽车行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转型。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重塑护城河的机遇。投资今天的雷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对其能否成功实现电动化转型的押注。 与许多后发制人的传统车企不同,雷诺其实是电动化的“早鸟”。其ZOE车型曾多年雄踞欧洲电动车销量榜首。如今,面对特斯拉和众多新势力的冲击,雷诺正通过分拆其电动车与软件业务(成立新公司Ampere),试图以更灵活的姿态迎接挑战。这种做法,有点像菲利普·费雪(Philip Fisher)寻找“成长股”的思路——关注管理层的远见、公司的研发能力和适应变革的潜力。
雷诺汽车的案例,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几点宝贵的启示:
总而言之,雷诺汽车是一个魅力与风险并存的投资标的。它不适合那些追求安稳省心的投资者,但对于那些愿意深入研究、独立思考、并能承受波动的价值投资者来说,读懂雷诺,或许就能开启一扇通往深度价值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