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预期成交价

预期成交价(Expected Transaction Price),指的是投资者在进行一项投资决策时,对未来某个时间点买入或卖出某一资产所预先估计的价格。它不是当前的市场报价,也不是历史成交记录,而是投资者基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在“水晶球”里看到的一个未来价格。这个价格是计算预期收益率的核心变量之一,它将投资者对未来的所有判断——包括公司发展、行业变迁、市场情绪等——浓缩成一个具体的数字,是连接当前决策与未来收益的桥梁。

预期成交价:水晶球里的价格标签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古董市场上发现一幅画,标价1万元。你不是冲动地买下,而是心想:“根据我对这位画家的了解和市场趋势的判断,这幅画一年后很可能值2万元。” 这里的“2万元”,就是你的预期成交价(特指卖出价)。这个价格是你决定是否花1万元买下它的关键依据。 在投资世界里,预期成交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它不是凭空猜测,而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思考过程的产物。

为什么我们要“猜”价格?

价值投资的信条里,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而预期成交价,正是我们用来衡量这笔买卖是否划算的“未来标尺”。

如何靠谱地“猜”?—— 预期成交价的估算方法

估算预期成交价更像一门艺术,而非一门精确的科学。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理性的工具,让这个“猜测”尽可能地靠谱。

估值回归法

这是价值投资者最常用的方法。核心思想是,股票的短期价格可能波动,但长期来看会向其内在价值回归。

  1. 第一步:使用各种估值模型(如现金流折现模型、可比公司分析等)估算出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比如,你算出A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每股50元。
  2. 第二步:将这个内在价值作为你的主要预期卖出价。如果你在30元买入,你的目标就是在价格接近50元时卖出。

增长预期法

这个方法更侧重于公司的未来成长性。

  1. 第一步:预测公司未来的每股收益(EPS)。比如,你预测B公司两年后的EPS将达到2元。
  2. 第二步:为公司设定一个合理的未来市盈率(P/E)。可以参考其历史P/E水平或行业平均水平。比如,你认为B公司届时应该享有20倍的P/E。
  3. 第三步:计算预期成交价。公式为:预期成交价 = 预期每股收益 x 预期市盈率。在这个例子中,预期成交价就是 2元 x 20 = 40元。

技术分析法

一些投资者,特别是短线交易者,会使用技术分析来设定预期成交价。他们通过分析价格图表,寻找历史上的支撑位与阻力位。他们可能会在支撑位附近设定预期买入价,在阻力位附近设定预期卖出价。这种方法与基于公司基本面分析的价值投资理念有所不同,但也是一种常见的定价策略。

投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