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视频点播(Premium Video on Demand, 简称PVOD),是指一种电影发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部新电影在影院上映后很短时间内,甚至与影院同步,就通过线上平台提供给家庭观众点播。与我们熟悉的、价格较低的普通视频点播(VOD)不同,PVOD的“高级”体现在其时效性和价格上:它提供的是最新鲜出炉的院线大片,因此观众需要支付一笔远高于普通电影租赁或电影票的价格(通常在20-30美元或等值当地货币)来获得限时(如48小时)的观看权。PVOD模式打破了电影行业沿用数十年的发行“窗口期”规则,是流媒体时代下制片方、流媒体平台与传统影院之间利益博弈和商业模式重塑的集中体现。
想要理解PVOD的颠覆性,我们得先回到过去,看看一部电影是如何从大银幕“走”到我们家电视上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影行业遵循着一套被称为“窗口期”(Windowing)的发行规则。这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灌溉渠,确保电影的商业价值在不同渠道里得到最大程度的“浇灌”和回收。一部电影的生命周期大致如下:
这个体系的核心在于“独家性”和“时间差”。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窗口的开启时间,制片方可以从不同消费意愿的观众身上反复赚取利润,实现了收益最大化。
然而,这套看似坚不可摧的体系,却在科技发展和消费习惯的变迁中逐渐出现了裂痕。
这些事件标志着制片厂和院线之间长达百年的权力平衡被彻底打破,PVOD作为一种全新的、可行的发行模式,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商业模式的剧变往往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PVOD的出现,对产业链上的不同参与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对于迪士尼、华纳、环球这样的好莱坞巨头来说,PVOD是一把诱人的“双刃剑”。
对于Netflix、Disney+、HBO Max等流媒体平台而言,PVOD或类似的窗口期缩短策略,是它们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杀手锏”。
在这场变革中,传统院线无疑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一方。
作为信奉价值投资的普通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场由PVOD引发的行业变革,并从中寻找投资机会呢?
无论发行渠道如何变化,优质内容永远是稀缺的。在未来,拥有强大且可持续的知识产权(IP)的公司将拥有最深的护城河。迪士尼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手握漫威宇宙、星球大战系列、皮克斯动画等顶级IP,它可以游刃有余地在院线、PVOD、流媒体平台、主题公园、衍生品等多个渠道之间调配内容,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正如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所偏爱的,这类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和定价权。相比之下,那些缺乏核心IP、仅仅作为“代工厂”的电影制作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的分析框架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再仅仅盯着票房数字,而要学会计算和比较不同发行模式下的单位经济效益(Unit Economics)。 举一个简化的例子:一部电影的全球票房为5亿美元。
这个计算虽然粗略,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投资者需要进一步思考:这937.5万次点播是更容易还是更难实现?通过PVOD带来的新订阅用户的客户终身价值(LTV)又是多少?只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更准确地评估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长期价值。
在行业剧变中,传统院线公司的股价可能会因为大幅下跌而显得“便宜”。但投资者需要高度警惕这是否是一个典型的价值陷阱。如果一个行业的商业基础正在被侵蚀,那么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出的低市盈率或市净率可能毫无意义。伟大的投资家查理·芒格曾说,长期来看,持有平庸企业的股票,你只能得到平庸的回报。在投资院线股之前,必须审慎评估其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财力(关注其负债水平和现金流)和创新能力来应对转型挑战。
PVOD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影院的消亡,正如电视没有消灭广播一样。行业的未来更有可能是一种混合共存、差异化定位的形态: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寻找那些能够在这种多元化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公司。这些公司通常拥有强大的内容创作能力、灵活的发行渠道、健康的财务状况,以及能够不断适应消费者变化的深刻洞察力。在喧嚣的变革中,坚守价值投资的原则,聚焦于寻找那些拥有宽阔护城河的“好生意”,才是穿越周期、获得长期回报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