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Invest,是全球酒店业巨头Accor (雅高集团) 旗下拆分出的酒店物业投资公司。简单来说,如果将一家酒店比作一个完整的“人”,那么雅高集团是负责运营酒店、提供服务的“大脑和双手”,而AccorInvest则是拥有酒店大楼、土地等不动产的“身体和骨架”。AccorInvest的商业模式核心是持有并管理一个庞大的酒店物业组合,然后将这些物业长期租赁给雅高这样的酒店运营商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作为欧洲最大的酒店业主和运营商之一,它的诞生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商业战略课,而其后续的发展,特别是经历全球性危机时的表现,更是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关于资产、现金流、风险和“护城河”的深度思考案例。
要理解AccorInvest为何存在,我们得先聊聊现代酒店业最流行的一个词:“轻资产”。
在酒店行业,企业赚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雅高集团都是“重资产”模式的代表。但随着竞争对手们通过“轻资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雅高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释放公司价值、提高资本效率、更快地追赶对手,雅高决定进行一次“大象转身”式的战略转型:将“重”的部分(物业资产)与“轻”的部分(品牌与运营)分离开来。 于是,在2017年,雅高正式宣布将其绝大部分的自有和租赁酒店物业剥离出来,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公司——这便是AccorInvest的由来。这次分拆,让雅高集团变成了一家更纯粹的“轻资产”公司,而AccorInvest则成了一位专注于酒店地产的“超级包租公”。
AccorInvest的商业模式,是理解许多房地产投资,特别是商业地产投资的关键。其核心可以归结为两点:OpCo/PropCo模式和长期租赁协议。
这是理解AccorInvest的钥匙。OpCo/PropCo是“Operating Company/Property Company”的缩写,意即“运营公司”和“资产公司”相分离的模式。
这个模式就像一位顶级大厨,他厨艺精湛,但不想被买铺子的巨额资金束缚。于是他选择将餐厅所在的商铺卖给一位投资者,然后再从这位投资者手里把商铺租回来,继续经营他的餐厅。大厨就是OpCo,专注于做出美味佳肴;而那位投资者就是PropCo,专注于获取稳定的租金回报。
AccorInvest的收入来源极其简单明了:租金。 它与雅高集团签订了非常长期的租赁协议,这些协议通常长达15-20年,并且往往是所谓的“三净租约”(Triple-Net Lease)或类似形式。这意味着租客(雅高)不仅要支付固定的租金,还要承担物业的保险、税费和日常维护费用。 对于AccorInvest而言,这种模式创造了极其稳定、可预测的现金流。这使得它非常受一类特定投资者的青睐,比如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pension funds (养老基金)和sovereign wealth funds (主权财富基金)。因为这种现金流的特性,有点像在投资一个“房地产债券”。
AccorInvest在拆分时,引入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外部投资者。其股东名单星光熠熠,包括沙特阿拉伯的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 公共投资基金)、新加坡的GIC、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以及美国的Colony NorthStar等。雅高集团自身也保留了约30%的股份。 这种private equity (私募股权) 联合产业巨头共同持股的结构,一方面为AccorInvest带来了充足的资本弹药,另一方面也通过雅高的持股,确保了“房东”和“租客”之间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对于一位价值投资者来说,AccorInvest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分析框架,即如何从资产和收益两个维度去衡量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
对于AccorInvest这样的重资产公司,最核心的价值之锚在于其拥有的资产本身。
除了看资产值多少钱,更要看这些资产能产生多少“金蛋”。
Warren Buffett (沃伦·巴菲特) 强调投资于拥有宽阔economic moat (经济护城河) 的企业。AccorInvest的护城河是什么?
理论说尽,不如一场真实世界的压力测试来得深刻。2020年突如其来的COVID-19 pandemic (新冠疫情) 就为我们上演了这样一出大戏。
疫情导致全球旅行停摆,酒店业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打击。
这个活生生的案例告诉我们,在极端风险面前,再完美的合同也可能变成一纸空文。所谓的“稳定现金流”,其稳定性取决于支付方的支付能力和意愿。
AccorInvest最终能够度过危机,关键在于两点:
AccorInvest的故事,为我们普通投资者带来了几条极为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