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birds是一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美国鞋履和服装公司,其产品以使用羊毛、桉树纤维等天然、环保材料而闻名。作为一家典型的DTC(Direct-to-Consumer,即“直面消费者”)品牌,Allbirds通过简约的设计和“世界上最舒适的鞋”这一营销口号,迅速在消费者中建立起知名度。然而,其在2021年IPO(首次公开募股)后股价的大幅下跌,使其成为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面深刻的镜子,用以审视“明星公司”光环下的商业现实、护城河的真伪以及为“好故事”付费的风险。
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些公司的崛起像一部精彩的电影,Allbirds就是这样一位“主角”。它的故事充满了所有吸引人的元素:创新、环保、颠覆,以及来自硅谷的追捧。
Allbirds的诞生源于一个简单的想法。创始人之一蒂姆·布朗(Tim Brown)曾是新西兰国家足球队的副队长,他发现运动鞋大多由合成材料制成,设计花哨且品牌Logo巨大,他想做一双不一样的鞋——简约、舒适,并且对环境友好。他找到了可再生能源专家乔伊·茨威林格(Joey Zwillinger)作为合伙人,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用新西兰的美利奴羊毛来制造鞋面。 这在当时是一个革命性的想法。2016年,他们的第一款产品“Wool Runner”问世,凭借其极致的舒适感和简约百搭的设计,迅速获得了市场的关注。Allbirds巧妙地将自己定位为“世界上最舒适的鞋”,并通过线上直销的DTC模式,绕过了传统分销商,直接与消费者沟通。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也让品牌故事得以更纯粹地传递。
Allbirds的成功离不开硅谷的“带货”。它简约低调的设计风格,契合了硅谷科技精英们“聪明、务实、不张扬”的着装密码。一时间,穿着Allbirds成为了谷歌、苹果等公司员工的一种身份象征,Allbirds也因此被戏称为“硅谷足力健”。 有了明星创始人和硅谷精英的背书,Allbirds很快吸引了包括著名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内的众多投资者。资本的加持让Allbirds得以快速扩张,从线上走到线下,开设实体店,并把产品线从鞋履拓展到服装。2021年11月,Allbirds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BIRD,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超过90%,市值一度突破40亿美元。那一刻,这只“硅谷神鸟”飞上了云端。 然而,资本市场的故事很少有永远的坦途。上市后的高光时刻转瞬即逝,伴随而来的是公司增长放缓、持续亏损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Allbirds的股价一路下跌,从最高点跌去了超过95%,让许多追高买入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Allbirds的案例并非一个简单的“悲剧”,而是一个绝佳的学习范本。它就像一块试金石,可以用来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并遵守了那些最核心的投资原则。
沃伦·巴菲特将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比作“护城河”。一条宽阔且深邃的护城河,可以帮助企业抵御竞争对手的攻击,从而长期赚取高额利润。Allbirds的护城河是什么?
结论是,Allbirds的护城河比想象中要浅得多。它更像是一股强劲的“流行风”,风起时能把猪吹上天,但风停后,缺乏坚固护城河保护的企业就会重重摔落。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反复告诫,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安全边际——即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 Allbirds上市时,其高达40亿美元的市值是基于一个极度乐观的增长故事。当时,它的市销率(Price-to-Sales Ratio, P/S)远高于那些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传统鞋履巨头。投资者支付的价格,实际上是在为“Allbirds将成为下一个Nike”的梦想买单。 这正是价值投资的大忌。一个好故事,甚至一个好公司,如果不匹配一个好价格,就不是一笔好投资。当市场情绪狂热时,投资者很容易忘记估值,忘记计算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为梦想和故事支付过高的价格,意味着你几乎没有为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如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留下缓冲空间。当这些风险成为现实时,股价的暴跌就难以避免。
能力圈是巴菲特提出的另一个核心概念,他强调投资者应该只在自己能理解的领域进行投资。 鞋履和服装行业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无比。它是一个与时尚潮流、消费者偏好、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紧密相关的行业。
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能”。时尚行业的风向变得太快,充满了不确定性。巴菲特本人就很少投资科技和时尚公司,因为他坦言自己看不懂。投资Allbirds,本质上是在赌一个时尚趋势的未来,这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能力圈范围,更像是投机而非投资。
Allbirds的故事虽然让许多投资者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作为一名理性的价值投资者,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以下几点实用的启示:
总而言之,Allbirds的案例生动地诠释了价值投资的智慧:投资的成功,最终不取决于你抓住了多少“风口”,而在于你避开了多少“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