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ET1比率

CET1比率 (Common Equity Tier 1 Ratio),全称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它是衡量一家银行财务健康状况最核心、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您可以将它想象成银行的“压舱石”或“血槽厚度”。这个比率告诉我们,银行有多少最高质量的自有资本(即股东的钱),可以用来抵御和吸收未来可能出现的意外亏损。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在遭遇金融风暴时,到底有多大的家底能扛得住,而不需要动用储户的存款或寻求外部救援。

CET1比率:银行的“金钟罩”和“铁布衫”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银行的财报就像一本天书,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术语。但如果只让您记住一个指标来判断银行的安全性,那一定是CET1比率。它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金钟罩”和“铁布衫”,是银行抵御风险的第一道,也是最坚固的一道防线。

为什么这个比率如此重要?

2008年金融危机中,许多国际大银行之所以轰然倒塌或濒临破产,根本原因就是它们的资本金,尤其是高质量的核心资本严重不足。危机过后,全球的金融监管机构痛定思痛,推出了被称为《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的监管新规,其中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大幅提高银行的CET1比率。 这个指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乎三方的利益:

拆解CET1比率的神秘公式

CET1比率的计算公式看似简单,但背后却大有文章: CET1比率 = 核心一级资本 (CET1 Capital) / 风险加权资产 (Risk-Weighted Assets, RWA) 让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理解这个公式的两个关键部分。

分子:核心一级资本 (CET1 Capital)

核心一级资本,顾名思义,是银行资本中质量最高、最能吸收亏损的部分。我们可以用一个家庭财务的例子来理解它。 想象一下,一个家庭的总资产可能包括房产、股票、现金,还有借来的钱。但真正属于这个家庭、可以毫无顾忌地用来应对紧急情况(比如失业、大病)的,是他们自己的积蓄和投入的本金。这部分钱,就是家庭的“核心一级资本”。 对于银行而言,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

这些资本的共同特点是永久存在、无须偿还、可以自由地用于吸收亏损。它们是银行真正的“老本”,是股东真金白银的投入。

分母:风险加权资产 (RWA)

如果说分子是银行的“家底”,那么分母——风险加权资产(RWA)——衡量的就是银行的“风险敞口”。 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其资产主要是各种贷款和投资。但显而易见,不同资产的风险天差地别。

为了体现这种风险差异,监管机构给每一种资产都设定了一个“风险权重”。RWA就是将银行的每笔资产乘以其对应的风险权重后,再加总得到的结果。 举个例子: 一家银行有三笔资产:

  1. 100万元国债(风险权重为0%)
  2. 100万元大型国企贷款(风险权重为20%)
  3. 100万元无抵押个人消费贷款(风险权重为100%)

这家银行的表内总资产是300万元,但其风险加权资产(RWA)则是: (100万 x 0%) + (100万 x 20%) + (100万 x 100%) = 0 + 20万 + 100万 = 120万元。 这个120万的RWA,比300万的总资产更能真实地反映银行所承担的总体风险水平。

如何运用CET1比率进行投资决策

理解了CET1比率的构成,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一把趁手的工具,用来评估银行股的投资价值。

“高”就一定好,“低”就一定坏吗?

对于CET1比率,投资者的普遍认知是“越高越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一个较高的CET1比率意味着银行拥有更厚的安全垫,更能抵御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监管机构也会设定一个最低标准,银行必须达到这个标准才能正常经营,否则将面临限制分红、限制业务扩张等处罚。 然而,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事情并非如此绝对。

因此,理想的状况是银行能在一个健康的、远高于监管要求的水平上,保持CET1比率的稳定,同时实现良好的盈利增长。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在同行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并对单个银行进行纵向的历史比较,来判断其资本水平是否处于一个“甜点区”。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CET1比率的“三层透视镜”

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边际的核心概念。对于银行股投资而言,CET1比率正是构建安全边际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三层视角来深化理解。 第一层:安全边际的守护者 一个充足的CET1比率,是银行投资者最坚实的安全边际。它确保了在极端压力情景下,银行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吸收损失,而不至于走向破产清算,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全了股东的长期价值。投资银行股,首先要确保自己买的不是一艘“漏水的船”,而CET1比率就是检验船体是否坚固的“探伤仪”。 第二层:管理层能力的试金石 CET1比率的动态变化,是观察银行管理层能力的一面镜子。

第三层:未来成长的指示灯 充足的资本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弹药”。

投资者需要警惕的陷阱

尽管CET1比率至关重要,但投资者也不能将其作为一个孤立的、绝对的指标来盲目使用。其中存在一些需要警惕的陷阱。

警惕“分子”的游戏:核心一级资本的质量

虽然CET1资本的构成有严格规定,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其内部结构。最优质的资本补充来自于内生的留存收益,这代表了银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如果一家银行的资本增长主要依赖于一些会计调整或者一次性的收益,其质量就需要打个问号。

警惕“分母”的魔法: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

RWA的计算是CET1比率中最复杂、也最容易产生“水分”的部分。特别是许多大型银行,被允许使用“内部评级法”(IRB)来评估资产风险,即用银行自己的模型来计算风险权重。这虽然能更精细地反映风险,但也给了银行一定的操作空间,可能存在低估风险、从而“美化”CET1比率的动机。因此,当比较不同银行时,需要留意它们计算RWA的方法是否一致。

孤立指标的误导

最后,永远不要只看一个指标就做出投资决策。CET1比率必须与其他关键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一个完整的图像。这些辅助指标包括:

结语:CET1比率——读懂银行的“体检报告”

总而言之,CET1比率是投资者工具箱中用于分析银行股的最强大、最核心的工具之一。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份浓缩的“体检报告”,向我们揭示了一家银行的稳健性、管理层的智慧以及未来的潜力。 对于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深入理解并善用CET1比率,就像掌握了开启银行价值之门的钥匙。它能帮助您避开那些潜藏巨大风险的“差银行”,并识别出那些资本雄厚、经营稳健、值得长期持有的“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