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D (Cumulative Volume Delta),中文可称为 累计成交量净值 或 累计量价差额。 想象一下,在热闹的股票市场里,每一笔交易都是一场微型的拔河比赛。一方是看好后市、积极买入的“多头”部队,另一方是看衰后市、急于卖出的“空头”大军。CVD就是一个精密的记分牌,它不仅记录每一秒钟谁的力量更强,更是将整场比赛(比如一天、一周或更长时间)中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忠实地累加起来。简单来说,它追踪的是“主动性”买卖力量的净差额,并将其持续累积,从而为我们揭示隐藏在K线图背后的多空博弈真相和市场情绪的真实流向。
要理解CVD,我们需要拆解它的两个关键词:“Delta”和“Cumulative”。
在任何交易软件中,我们都能看到“买一价”和“卖一价”。如果一笔交易是在“卖一价”上成交的,意味着有投资者迫不及待地要买入,主动去匹配卖家的报价,这笔交易的成交量就被计为“买方力量”,记为正值。反之,如果一笔交易是在“买一价”上成交的,则意味着有投资者急于抛售,主动去匹配买家的报价,这笔交易的成交量就被计为“卖方力量”,记为负值。 Delta就是某一小段时间内,所有主动性买盘成交量减去所有主动性卖盘成交量的差额。
这就像在拔河比赛中,裁判在某一秒拍下的一张照片,告诉你绳子中间的红带子偏向了哪一方。
一张照片只能告诉我们瞬间的状态,而一部影片才能展现完整的故事。CVD做的就是“累计”这件事。它把每一个时间单位(如1分钟、5分钟)的Delta值不断地加总起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线。 CVD = 上一期的CVD + 本期的Delta 通过这条曲线,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买卖行为,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市场整体的、持续的买卖压力趋势。这就像把拔河比赛从头到尾录下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多头和空头双方是如何此消彼长、谁在持续发力、谁又在悄悄撤退。这便是CVD的精髓所在——它追踪的是推动价格变化的根本动力:订单流。
CVD就像一位诚实的“市场内部人士”,它通过与价格走势的“协同”或“背离”,向我们透露一些重要的信息。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理解的情况,即CVD曲线的走向与价格K线的走向基本一致。
协同运动就像是“所见即所得”,它确认了我们从价格图上看到的趋势,增加了我们判断的信心。
背离,是CVD发出的最值得我们倾听的“悄悄话”。当CVD的走势和价格的走势开始“闹别扭”,方向不一致时,往往预示着市场可能要变天了。
当股票价格创出新低,但CVD曲线却没有创出新低,反而形成了一个更高的低点时,看涨背离就出现了。
当股票价格创出新高,但CVD曲线却没有创出新高,反而形成了一个更低的高点时,看跌背离就出现了。
吸收(Absorption)是CVD分析中一个更进阶的概念,它描述了当巨大的买盘或卖盘被另一方悄无声息地“吸收”掉的场景。
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利用市场先生的非理性。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如何量化“恐惧”与“贪婪”? CVD恰好提供了一个观察市场情绪的独特视角。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过度依赖CVD是极其危险的,甚至会违背价值投资的根本原则。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价值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将CVD融入我们的投资体系呢?
1. **定位:辅助工具,而非决策核心。** 把它看作你驾驶舱里的“天气雷达”,而不是“自动驾驶系统”。它能帮你规避短期的风暴,或者在风平浪静时告诉你前方可能天气晴朗,但最终的航向(买入哪家公司)必须由你的“航海图”(基本面分析)来决定。 2. **顺序:先价值,后情绪。** 投资决策的流程应该是:首先,通过严格的基本面分析,筛选出值得投资的伟大公司,并估算出其内在价值。然后,耐心等待市场给出一个低于内在价值、具有足够安全边际的价格。最后,在这个阶段,你可以借助CVD等工具来观察市场情绪,寻找恐慌的极致或贪婪的顶点,从而优化你的买卖时机。 3. **心态:保持超然,利用信息。** 不要被CVD的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理解它背后的逻辑,把它当作理解市场先生喜怒哀乐的一种语言。当CVD显示极度恐慌时,你应该感到兴奋,因为你的机会来了;当CVD伴随价格显示极度狂热时,你应该保持冷静,检查风险。
归根结底,CVD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能让你透过价格的表象,窥探背后多空力量的真实博弈。但请永远记住沃伦·巴菲特的那句箴言:“价格是你支付的,价值是你得到的。” CVD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价格”,但你的投资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你对“价值”的深刻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