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巴肯 (Earl Bakken) 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工程师、企业家和慈善家,医疗科技巨头美敦力 (Medtronic) 的联合创始人。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大师,也未曾著有投资理论。然而,巴肯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及其核心“美敦力使命”,却无心插柳地成为价值投资理念在商业实践中最生动、最深刻的教科书之一。他的人生与事业,为那些寻求长期、可持续回报的投资者提供了一套超越财务报表的独特“心电图”,帮助我们识别那些真正拥有持久生命力和宽阔经济护城河的伟大企业。
每一个伟大的传奇,似乎都始于一个不起眼的车库。苹果公司如此,谷歌如此,厄尔·巴肯的美敦力也不例外。 1949年,刚刚拿到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的巴肯,和他当飞行员的姐夫帕尔默·赫蒙斯利 (Palmer Hermundslie) 在明尼阿波利斯的一个小车库里,创立了“美敦力”公司。最初,这只是个“夫妻老婆店”式的修理铺,业务范围是为当地医院修理各种出了故障的医疗电子设备。这个起点看似平凡,却蕴含着一个千金难换的商业真理:从解决一个真实、迫切的客户问题开始。 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梦想着改变世界,而是从最接地气的“修理匠”做起。这为他们赢得了当地医疗界的信任,也让他们对医生的痛点和需求了如指掌。这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个朴素却重要的启示:寻找那些不追逐风口、不讲宏大故事,而是踏踏实实为特定客户群体解决具体问题的公司。正如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所言,投资你所了解的行业,而解决简单、真实问题的公司往往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美敦力的转折点,源于一个戏剧性的偶然。当时,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心脏外科医生C. Walton Lillehei正在进行开创性的儿童心脏手术。手术后的幼儿需要依赖一种笨重的、插在墙上电源的体外起搏器来维持心跳。然而,1957年万圣节的一场大停电,瞬间夺走了一个幼儿的生命,这让Lillehei医生心急如焚。他找到巴肯,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要求:“厄尔,我们急需一种用电池供电的起搏器!” 巴肯对这个领域几乎一无所知,但他工程师的本能被激发了。他想起曾在《大众电子》杂志上看到过一个制作电子节拍器的电路图。节拍器规律的“滴答”声,不正是心脏跳动的完美模拟吗?仅仅四周后,巴肯就利用这个从杂志上学来的灵感,手工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穿戴、电池供电的体外心脏起搏器。这个小小的蓝色盒子,不仅拯救了无数生命,也彻底改变了美敦力的命运,将其从一个修理铺,推向了医疗科技创新的前沿。 这个故事告诉投资者:
随着公司的发展,巴肯开始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何而存在?仅仅是为了赚钱吗?1960年,在公司濒临破产又奇迹般重生的反思中,巴肯写下了著名的“美敦力使命”,这份文件至今仍是指导美敦力全球十几万员工的最高行为准则。 这份使命宣言,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字字珠玑,它完美诠释了一家伟大公司的内在驱动力。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利润”这个词,在使命宣言的六大信条中,被刻意地放在了第四位。 让我们像解读投资密码一样,来剖析这份使命:
“利润第四”的哲学,是厄尔·巴肯留给投资界最宝贵的遗产。它雄辩地证明,一家伟大的公司,其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只是其深刻使命和卓越运营的“影子”。
厄尔·巴肯用他的一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寻找卓越公司的藏宝图。对于普通投资者,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几条极具操作性的投资准则。
当今市场充斥着各种动听的“故事”——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但故事终会褪色,而使命却能穿越时空。在分析一家公司时,请放下那些时髦的PPT,去探寻它的“美敦力使命”是什么。
选择将利润放在次要位置的公司,听起来像是投资上的“政治不正确”。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商业智慧。这并不意味着投资于不赚钱的公司,恰恰相反,我们要寻找的是那些因为“不唯利是图”而能“持续赚大钱”的公司。
美敦力从一个修理铺起家,进化为全球医疗科技的领导者,其核心在于一种持续学习和适应的进化能力。
晚年的巴肯,在经历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后,养成了每天早晨问自己两个问题的习惯:“今天,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以及“我还有什么未竟的事业?”。 这个深刻的自省,也可以成为我们投资的终极哲学——“持股如做人”。 在你点击“买入”按钮之前,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家公司是我余生唯一可以持有的资产,我会为拥有它而感到自豪吗?它的存在,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了,还是更糟了?” 这个“安心入眠测试”,能够帮助我们过滤掉那些虽然短期可能获利,但商业模式存在道德瑕疵或社会负外部性的公司。长远来看,投资于那些让人类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美好的企业,不仅能让你获得丰厚的财务回报,更能让你分享到一份推动世界进步的喜悦和安宁。
厄尔·巴肯不是华尔街的传奇,他更像是一位手持烙铁的工程师和心怀悲悯的人文主义者。他留给世界的,不是一套复杂的估值模型或交易代码,而是一种关于商业本质的深刻洞见。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研究巴肯和美敦力的故事,就像是在学习如何为一家公司“听诊”。我们不仅要看它的财务数据(如同血压和体温),更要倾听它内在的“心跳”——那份驱动它前行、赋予它灵魂的使命。 真正伟大的投资,其节拍与市场的喧嚣无关,而是与一家伟大企业服务人类、创造价值的稳健心跳同频共振。这,或许就是厄尔·巴肯这位“业余”投资导师,教给我们的最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