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Goldman Sachs

高盛 (Goldman Sachs),这家在中文世界里如雷贯耳的金融巨擘,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也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之一。对于普通人来说,“高盛”这个名字既熟悉又神秘,它仿佛是金融世界的权力中心,与巨额财富、商业精英和全球经济的脉搏紧密相连。简单来说,高盛就像是企业界的“超级瑞士军刀”,为全球的大型公司、金融机构、政府以及高净值个人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业务范围横跨并购咨询、证券承销、资产管理、交易和投资等多个领域。它既是帮助谷歌(Alphabet)、阿里巴巴等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上市助产士”,也是在金融市场中进行复杂交易的“顶级玩家”,更是为富豪和大型基金管理巨额财富的“大管家”。

高盛是做什么的?一台“金融永动机”

想象一下,如果全球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精密的机器,那么高盛就是其中一个最核心的引擎和润滑系统。它的业务看似复杂,但我们可以将其拆解为几个相对容易理解的部分。

投资银行业务:企业的“超级媒人”与“上市助产士”

这是高盛最传统、也是最著名的业务。

全球市场业务:华尔街的“超级交易员”

如果说投行业务是“服务员”,那么全球市场业务就是“交易员”。这是高盛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其业务中最复杂、风险最高的部分。

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富人的“大管家”

这部分业务相对更容易理解。

平台解决方案:金融科技的“新引擎”

即使是高盛这样的百年老店,也在积极拥抱变化。近年来,它推出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数字银行业务Marcus by Goldman Sachs,提供高息储蓄和个人贷款服务。同时,它也为企业客户提供先进的交易银行平台(TxB),进军支付和现金管理等传统商业银行的领域。这表明,高盛正在利用其技术和品牌优势,试图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高盛与价值投资者的“爱恨情仇”

对于以价值投资为圭臬的投资者来说,高盛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又充满挑战的研究案例。它身上既有价值投资者钟爱的特质,也潜藏着令人不安的风险。

作为研究对象的“护城河”典范

沃伦·巴菲特曾说,他寻找的是那些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的伟大企业。高盛无疑拥有几条深不可测的护城河。

作为投资标的:周期性与“黑箱”风险

尽管高盛护城河宽阔,但直接投资它的股票,对价值投资者来说却需要三思。

巴菲特与高盛:一次教科书式的“危机投资”

然而,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沃伦·巴菲特却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对高盛进行了一次惊天动地的投资。这笔交易堪称价值投资思想在现实中的完美演绎。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刚刚倒闭,华尔街风声鹤唳,市场陷入了极度恐慌,高盛的股价也岌岌可危。就在这个时刻,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宣布向高盛投资50亿美元。 这笔投资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交易结构

  1. 巴菲特购买的是高盛的优先股,而非普通股。这种优先股每年能带来高达10%的固定股息。这意味着,无论高盛的股价如何波动,巴菲特每年都能稳稳地拿到5亿美元的利息。这为投资提供了极高的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
  2. 更重要的是,巴菲特还获得了认股权证(Warrants),允许他在未来以固定的低价购买50亿美元的高盛普通股。如果高盛的股价在危机后回升,这份权证将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

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并非基于对高盛“黑箱”的精确分析,而是基于几个更宏观、更根本的判断:

  1. 押注国运: 他相信美国政府不会让高盛这样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倒闭,一定会出手救助。
  2. 押注品牌: 他看好高盛强大的品牌和人才,相信只要度过危机,它依然是金融世界的王者。
  3. 利用恐慌: 他在市场最恐慌、资本最稀缺的时候,以“金融消防员”的身份入场,从而获得了普通投资者无法想象的优厚条款。这正是他名言“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真实写照。

最终,这笔投资为伯克希尔带来了超过30亿美元的丰厚回报,成为危机投资的经典案例。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研究高盛这家公司,特别是巴菲特与其在2008年的这次交集,能给我们普通投资者带来几点极为宝贵的启示:

  1. 理解永远是投资的第一步: 即使是像高盛这样声名显赫的公司,如果它的商业模式对你来说是个“黑箱”,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敬而远之。坚守你的能力圈,只投资于你能够理解的、业务清晰透明的公司。
  2. 伟大的公司 ≠ 伟大的投资: 高盛无疑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其强周期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它并不总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买入的价格至关重要。以过高的价格买入一家伟大的公司,同样可能导致糟糕的回报。
  3. 批判性地使用专业机构的报告: 高盛等投行会发布大量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报告,这些报告是获取信息和启发思路的宝贵资源。但是,投资者必须保持警惕和独立的判断。要清楚报告的发布者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比如,高盛可能正在为它推荐“买入”的公司提供承销服务)。永远不要把投行的评级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
  4. 学习巴菲特的思维,而非简单模仿其行为: 巴菲特投资高盛的案例,教给我们的不是要去买投资银行的股票,而是要学习他在危机中保持理性、寻找具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并以极好的价格和条款进行投资的思维方式。真正的机会,往往出现在无人问津、尘土飞扬的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