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Google Ventures

Google Ventures(简称GV),是 Alphabet 公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Google的母公司)旗下的风险投资机构。您可以把它想象成谷歌大家族里那个专门负责“寻宝”的成员,它的任务不是在地图上寻找黄金,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那些最具潜力的初创科技公司,并用自家的资金进行投资。作为一家典型的企业风险投资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GV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得财务回报,更肩负着为Alphabet探索未来技术、布局前沿赛道的战略使命。它就像谷歌伸向未来的“雷达”,时刻扫描着可能改变世界的下一个颠覆性想法。

GV是谁?不止是谷歌的“小金库”

许多人可能会误以为GV就是谷歌的一个“小金 températures”,拿着花不完的钱到处“撒币”。但实际上,GV的运作远比这要复杂和精妙。

CVC与VC的“家族背景”之别

要理解GV,我们得先厘清一个概念:企业风险投资 (CVC) 和传统的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简称VC) 有什么不同。

因此,GV的投资行为带有一种天然的“战略协同”色彩。它投资的公司,往往能够与Alphabet生态系统内的其他业务(如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产生化学反应,形成“1 + 1 > 2”的效果。

从诞生到独立:一段进化史

GV由比尔·马里斯 (Bill Maris) 于2009年创立。最初,它作为Google内部的一个部门,专注于早期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GV的投资策略和运作模式越来越成熟和独立。2015年,Google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架构调整,成立了母公司Alphabet,而GV也正式成为Alphabet旗下的独立子公司,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这种独立性至关重要,它保证了GV能够基于纯粹的投资逻辑和市场判断来做出决策,而不过度受限于母公司的短期业务需求,从而能够捕获那些更具颠覆性的长期机会。

独树一帜的投资哲学:“冲刺”理论

如果说每个顶级的投资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武功秘籍”,那么GV的独门绝技无疑就是大名鼎鼎的“冲刺”设计流程 (Design Sprint)。这套方法论不仅是GV帮助其投资组合公司快速成长的利器,也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问题和管理风险的视角。

什么是“冲刺”?五天定成败

“冲刺”理论由GV的设计合伙人杰克·纳普 (Jake Knapp) 在其著作《Sprint》中系统性地提出。它本质上是一套高度结构化的、为期五天(后有版本压缩为四天)的流程,旨在帮助团队在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之前,快速地解决关键业务问题、验证新产品或新功能的市场潜力。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部电影的“试映会”。在正式斥巨资拍摄整部大片之前,导演会先拍一个精彩的预告片,或者搭建一个核心场景,邀请一小部分观众来观看,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如果观众反响平平甚至感到困惑,那就说明剧本或创意有问题,需要马上调整。反之,如果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掌声雷动,那就可以放心地投入资源开拍了。 “冲刺”流程就是商业世界里的“试映会”,它把一个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验证的想法,浓缩在短短一周内完成:

  1. 第一天 (理解与定义): 团队成员汇聚一堂,明确挑战,绘制出用户旅程图,并最终锁定一个需要攻克的核心问题。
  2. 第二天 (发散与草图): 鼓励团队成员各自独立思考,用画草图的方式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不求完美,但求多样。
  3. 第三天 (决策与筛选): 团队对所有方案进行评估和投票,最终决定一个或几个最有希望的方案进入原型制作阶段。
  4. 第四天 (制作原型): 全力以赴,用最快的速度制作出一个“以假乱真”的产品原型。这个原型不必功能完备,但核心体验必须是真实的。
  5. 第五天 (测试与验证): 邀请真实的目标用户来体验原型,并观察他们的反应。用户的真实反馈会告诉团队,这个想法是“金矿”还是“深坑”。

“冲刺”对价值投资的启示

您可能会问,这套给创业公司用的方法,和我们做价值投资有什么关系?关系巨大!“冲刺”理论的核心精神,与价值投资的理念不谋而合,那就是对风险的极致管理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

GV的投资版图:从Uber到Nest,他们投了什么?

GV的投资成绩单星光熠熠,投出了许多后来成长为行业巨头的公司。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GV的眼光,也体现了其“投资+赋能”的独特价值。

除了这些明星项目,GV的投资触角遍及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安全等多个前沿领域。但比投中了谁更重要的是,GV如何帮助它们成功。GV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它更像一个“超级陪练”和“资源中心”。GV的团队包含了世界顶级的设计师、工程师、市场专家和人才招聘专家,他们会利用“冲刺”流程和谷歌的庞大资源,深度介入被投公司的发展,帮助它们解决从产品设计到市场推广的各种难题。这种“赋能式”投资,极大地提高了创业公司的成功率。

普通投资者能从GV身上学到什么?

作为一名志在长远的普通投资者,我们虽然无法直接参与风险投资,但GV的理念和实践,却能为我们的投资决策提供宝贵的启示。

课程一:投资的本质是认知,而非金钱

GV的成功告诉我们,顶级的投资从来不只是“砸钱”的游戏。当您在研究一家上市公司时,不妨也研究一下它的主要机构股东。看看背后站着的是谁?这些机构是只会提供资金的财务投资者,还是像GV一样能提供战略、技术、人才等附加价值的“赋能型”投资者?一家公司如果能吸引到众多智慧资本的加持,本身就是其商业价值和成长潜力的有力证明。

课程二:像“冲刺”一样去投资

将“冲刺”思维应用到我们自己的投资决策中。当您发现一个心仪的投资标的,准备“All in”之前,不妨先给自己设定一个“投资冲刺周”:

  1. 理解与定义: 我为什么要买这家公司?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我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对应冲刺第一天)
  2. 发散与草图: 尽可能多地搜集关于这家公司的正面和负面信息,设想它未来可能遇到的所有顺境和逆境。(对应冲刺第二天)
  3. 决策与筛选: 基于搜集到的信息,冷静判断最大的风险和机会在哪里,重新评估自己的投资逻辑是否站得住脚。(对应冲刺第三天)
  4. 制作原型: 不要急着满仓。可以先建立一个小的观察仓位,或者进行更深入的模拟盘操作。这就是您的“投资原型”。(对应冲刺第四天)
  5. 测试与验证: 设定明确的观察指标(如财报关键数据、行业动态、竞争对手表现等),持续跟踪这家公司的表现,用事实来验证你最初的判断。如果验证成功,再逐步加仓;如果失败,因为只是“原型”,损失也有限。(对应冲刺第五天)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避免我们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重仓决策,是一种将风险管理融入投资流程的绝佳实践。

课程三:关注那些“被顶级VC投过”的公司

虽然我们无法参与早期投资,但当一家公司从初创走向上市时,我们可以去翻阅它的融资历史。如果它的早期投资者名单里出现了GV、Y Combinator红杉资本这类顶级机构的名字,这通常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说明这家公司在最脆弱的阶段,就已经通过了最挑剔、最聪明的投资者的检验,并且很可能得到了它们全方位的帮助和资源加持。这样的公司,其“基因”和“体质”往往更加优秀。 总而言之,Google Ventures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投资机构,它更像一个投资思想的实验室。它用“冲刺”理论告诉世界,伟大的创新可以通过严谨的流程被加速和验证;它用“赋能式”投资证明,智慧和资源比金钱本身更具力量。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学习GV,就是学习如何更聪明、更严谨、更具前瞻性地管理我们的认知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