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Marcus by Goldman Sachs

Marcus by Goldman Sachs是全球知名的投资银行 高盛集团 (Goldman Sachs) 旗下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线上银行品牌。它更像一家金融科技 (Fintech) 公司,通过纯数字化的方式,为个人用户提供高收益储蓄账户、个人无抵押贷款、信用卡等零售金融服务。Marcus的诞生,标志着这位一向只服务于顶级富豪和大型机构的“华尔街之王”,放下身段,历史性地迈入寻常百姓家。这不仅是高盛自身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型,也深刻反映了后2008年金融危机时代,整个金融行业在监管、技术和市场竞争驱动下的变革浪潮。

百年投行的“亲民”转身

对于熟悉金融世界的人来说,高盛的名字几乎等同于精英、财富和权力。它的客户名单上星光熠熠,要么是世界500强公司,要么是各国政府,要么是亿万富翁。那么,这样一家“高冷”的百年投行,为何会突然对普通人的“小钱”产生了兴趣呢?这背后是一场深刻的生存逻辑和商业进化。

“华尔街之王”为何要“下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盛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两大块:一是帮助企业首次公开募股 (IPO)、发行债券、进行并购的投行业务;二是利用自有资金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自营交易业务。这些业务利润丰厚,但风险和波动性也极高,其业绩与资本市场的“牛熊”周期紧密相连。 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过度依赖批发融资和高风险交易的脆弱性。危机过后,各国政府出台了严厉的监管法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多德-弗兰克法案 (Dodd-Frank Act)》,其中的《沃尔克规则 (Volcker Rule)》更是直接限制了银行从事高风险的自营交易。 这相当于砍掉了高盛一块重要的利润来源。监管收紧,资本要求提高,传统业务的“性价比”越来越低。高盛必须寻找新的、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目光最终投向了零售银行业务。这个生意虽然看起来“又苦又累”,利润率远不如投行业务,但它有两个致命的吸引力:

价值投资的角度看,这正是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最欣赏的商业模式——简单、稳定、可预测。高盛的这一转型,本质上是一次“去风险化”和追求高质量收入的战略选择。

Marcus的诞生与命名

2016年,高盛正式推出了这个全新的消费金融品牌。它的命名别具深意——Marcus,取自高盛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马库斯·戈德曼 (Marcus Goldman)。1869年,马库斯·戈德曼作为一名德国犹太裔移民,在纽约街头从小小的商业票据业务起家,服务的是当时同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商贩。 启用这个名字,高盛意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这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尝试,而是一次回溯本源、重拾创业精神的“二次创业”。它希望Marcus能像它的名字一样,脚踏实地,服务大众。 Marcus的切入点非常聪明。它没有像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或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那样铺设成千上万的线下网点,而是选择了一条纯线上的“轻资产”路径。最初只推出两款核心产品:

这种打法,完全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风格:专注、极致、快速迭代。

Marcus的商业模式与价值投资透视

Marcus的出现,就像一条充满活力的“鲶鱼”,搅动了有些沉闷的美国零售银行市场。它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价值投资角度剖析企业竞争战略的绝佳案例。

一条“鲶鱼”的搅局之道

Marcus之所以能迅速获得用户,其核心策略可以归结为“鲶鱼效应 (Catfish Effect)”的实践,即通过引入一个强大的竞争者,来激活整个市场的活力。

从价值投资者的视角看Marcus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在评估一家公司时,最关心的是它是否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 (Moat)”,以及它的长期盈利前景和潜在风险。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Marcus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商业传奇,它更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行业颠覆与“旧经济”的韧性

我们常常热衷于讨论那些颠覆传统行业的“新势力”,但Marcus的案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旧经济”巨头的适应能力和反击力量。当面临生存威胁时,即使是像高盛这样体量庞大、历史悠久的“大象”,也能努力学会跳舞。 作为投资者,这提醒我们:

识别商业模式的转变

当一家公司进行重大的战略转型时,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或风险。我们可以借鉴分析Marcus的框架,去审视其他公司:

  1. 探究其“为何”转型: 是被动应对危机,还是主动寻求增长?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如高盛面临的监管压力和盈利需求)
  2. 分析其“如何”转型: 它采用了什么新战略、新模式?它是否具备执行该战略所需的核心能力?(如Marcus的数字化、低成本策略)
  3. 评估其“风险”何在: 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障碍?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如Marcus的盈利压力和信贷风险)

建立这样一套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面,从而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如何利用这股浪潮?

从更实用的角度看,Marcus这类数字银行的崛起,对我们普通人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激烈的市场竞争,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总而言之,Marcus by Goldman Sachs不仅是一个金融品牌,它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关于创新、竞争和价值回归的生动故事。无论是作为投资者还是消费者,读懂它,我们都能从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