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微软),这家公司对我们来说,熟悉得就像空气。但若把它放进投资的显微镜下,它又会呈现出怎样一番景象呢?简单来说,微软早已不是那个只靠卖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软件巨人”了。如今的它,更像是一个为整个现代数字社会提供水电煤气的“基础设施”公司。在现任CEOSatya Nadella (萨提亚·纳德拉) 的掌舵下,它完成了一次惊人的“大象转身”,从一家与时代潮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稍显脱节的巨头,蜕变为以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和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科技航母。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微软的故事,就是一部关于商业模式、护城河与自我革新的生动教科书。
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其历史都不会是一条完美的直线,微软亦是如此。它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每个时代都由一位风格迥异的领导者定义。
在创始人Bill Gates (比尔·盖茨) 的时代,微软的战略简单而粗暴: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占领每一台个人电脑的桌面。这个战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Windows与Office组成的“Wintel”联盟(Windows + Intel)几乎垄断了个人计算时代。这为微软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也让它变得骄傲自满,甚至引来了著名的反垄断诉讼。这个时代的微软,像一位所向披靡的帝国君主,强大、富有,但也树敌众多,且对帝国边界之外的新大陆(如互联网搜索、智能手机)反应迟钝。
接替盖茨的Steve Ballmer (史蒂夫·鲍尔默) 是一位充满激情的销售大师,但他对产品和未来趋势的洞察力却备受争议。在他领导的时期,微软错失了智能手机(Windows Phone的溃败至今仍是科技圈的经典案例)、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公司内部的“部门墙”高耸,创新文化被官僚主义所扼杀。虽然公司依然非常赚钱,但其股价却常年停滞不前,被投资者戏称为“失去的十年”。这个时代的微软,像一个固守城池的旧贵族,仍在享受着祖上的荣光,却对城外风起云涌的革命浑然不觉。
2014年,纳德拉的上任被视为微软历史的转折点。他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 (Mobile First, Cloud First) 的战略,并大刀阔斧地改革了公司文化,推倒部门墙,强调同理心与合作。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公司的未来赌在了云计算平台Azure上。他甚至做出了让竞争对手的软件(如Linux)在Azure上运行、让Office登陆苹果iOS和安卓等在过去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这种开放和务实的态度,彻底盘活了整个公司。如今的微软,更像一位智慧的联邦缔造者,它不再强求所有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帝国”里,而是通过提供最优质的工具、平台和服务,让所有人都离不开它的“生态系统”。
要理解微软的强大,就必须拆解它当下的业务构成。它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三大块,每一块都是一台性能强劲的“印钞机”。
这是微软当下最耀眼的明星业务,也是增长的核心引擎。
这是微软最传统的现金牛业务,但在纳德拉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这个板块更像是微软的“传统与未来”的结合体。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那些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 (Moat)”的公司。护城河是Warren Buffett (沃伦·巴菲特) 提出的概念,指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对手攻击的持久性结构优势。微软的护城河之宽,在整个商业史上都堪称典范。
微软最大的护城河在于其极高的转换成本 (Switching Costs)。想象一下,一家拥有数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其内部所有的工作流程、数据报表、员工培训都是基于Windows和Office构建的。如果现在要全部换成另一套系统,比如谷歌的办公套件,那将是一场灾难。这不仅仅是购买新软件的钱,更涉及到数据迁移的风险、全体员工重新学习的巨大时间成本以及与客户、供应商系统不兼容的潜在问题。这种“懒得换”和“换不起”的惰性,构成了微软最坚实的壁垒。在云业务Azure上,这种转换成本同样存在,一旦企业将核心业务系统构建在Azure上,迁移到其他云平台的成本和风险同样是巨大的。
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 是指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微软的产品就是网络效应的完美体现。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用Word、Excel和PPT,所以为了方便协作和文件交换,你也必须使用它们。你发给客户一个Pages文档(苹果的文字处理软件),对方很可能打不开。这种“赢家通吃”的特性,使得后发者极难挑战。同样,Azure的开发者和用户越多,平台上的工具和应用就越丰富,从而吸引更多开发者和用户,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微软在企业市场建立了无与伦比的信任和品牌声誉。对于掌管着公司IT命脉的CIO(首席信息官)们来说,选择微软是一个“安全”的决定,正如一句老话所说:“购买IBM(或微软)的产品,从来不会让你被解雇。” 此外,微软手握数万项技术专利,这些无形资产 (Intangible Assets) 也是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障碍。
从财务角度看,微软几乎是模范生。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研究微软这样一家公司,不仅仅是为了决定是否要买入它的股票,更是为了学习那些可以应用在所有投资决策中的普适性原则。